下载此文档

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CT影像诊断方法比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CT影像诊断方法比较.doc:..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CT影像诊断方法比较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CT影像诊断方法比较摘要目的:通过对24例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的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X线和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结果: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14例,小肠8例,横结肠系膜2例。结论:顿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在发现GIST病变时,应进行消化道顿餐检查病灶与胃肠道的关系,而CT扫描显著提高了胃肠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耍价值。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普通X线X线计算机评价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肿瘤。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电镜技术的日益提高,该肿瘤的病理诊断日益增多。本文对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X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GIST的CT及X线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评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6年11月〜2010年7月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屮位年龄5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黑便12例,腹痛5例,贫血3例,自觉腹部包块3例。仪器及方法:使用西门子800mA数字遥控胃肠机行胃气顿双重造影及小肠低张造影。使用GE多排螺旋CT,层间距10mm,层厚10mm;平扫后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80〜100ml进行增强扫描,层间距、层厚与平扫一致。结果X线:胃肠顿餐检查24例,发生于胃10例,4例未显示,发生于小肠2例,6例未显示,横结肠显示。肿瘤多数边界清楚、光滑。10例表现为向腔内突出的圆形、类圆形充盈缺损息肉样充盈缺损,单发者8例,多发者2例,切线位肿瘤基底部多与胃肠壁呈锐角,局部黏膜撑开、展平,无明显屮断破坏征象,伴有小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3例见胃肠壁弧形压迹,肿瘤基底部多于胃肠壁呈钝角,与腔外脏器的压迫鉴别困难。1例发生于胃大弯的肿瘤仅见外压性改变。CT检查:24例GST中发生胃14例。小肠8例,横结肠系膜2例,6例良性,18例恶性,其中5例GST合并有肝转移,2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或)少许腹水,肿块大小不一,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内10例,腔外14例,腔内外混合生长2例。良性中1例有中心坏死,18例有17例中心坏死。平扫呈均匀等密度8例,其中6例直径V5cm,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晰。肿块内密度不均匀伴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低密度者10例,其直径多>5cm;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5例;呈混杂密度者1例。增强扫描肿块均匀强化8例,其中良性5例,恶性3例,;不均匀斑片状强化10例,其屮良性2例,恶性8例,;肿块边缘不规则强化,中心为大片低密度者6例,均为恶性,,胰腺和脾脏受侵犯各1例,表现为肿瘤与肝左叶,胰腺和脾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

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CT影像诊断方法比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