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归自然与新北派山水.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归自然与新北派山水师恩钊当我们畅游名山大川时,迎面扑来雄然耸立的万仞奇峰,极目瞭望浩瀚苍莽的千里林海,自然风光的奇美佳境令人如醉如痴,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使人惊叹折服,恍惚间会感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这样一种物我交融的精神观照,相信每一位山水画家在采风写生时都会有所体味。我们只有深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才知处处皆有奇绝动人的美还远在美术作品之外;而唯有进入到峡谷幽壑深处,才会发现许许多多奇特多姿的山石结构,还远非程式的传统技法所能尽述;那气象万千景色迥异的“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使我们羞愧于自己绘画语言的贫乏。这种动人心魄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悟,确实很难再现于我们的山水画作品之中。纵观浩如烟海的国画作品,能以充分展现自然大美而打动人者为数不多。大自然中那种恢宏、幽邃、律动、奇秀的美在宣纸上往往被演化成为抽象的程式符号和轻巧的笔墨逸气。当代许多的山水画作品虽然可称笔墨功夫扎实,却因一味模仿复古,流于程式化,在画面中很难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因而使观者对其欣赏也只能停留在笔墨表象,难以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引起美的共鸣。究其原因,原来在中国山水画和自然美中间存在着一条鸿沟,而这条鸿沟的存在揭示出—个常常不为人注意的现实:左右今日中国画坛的,实际上依然是文人画理论。当我们在美术课堂上听课,或者翻开中国画理论书籍,获得的总是这样的知识:中国画讲究笔墨情趣;重神似而不拘于形似;书画同源,诗书画印熔于一炉;“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准则等等。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回顾一下中国绘画史,就可以发现,这些作为国画基本知识的理论,实际上是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逐步确立的,并不能代表中国绘画传统的全部。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唐宋时期的绘画,无论人物、花鸟、山水,都追求严谨工细的写实画风。宋代的山水画家极为注重观察自然师法造化,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正是在笔墨精妙的同时以写实画风描绘出自然美的神韵而流芳百世。而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渐呈上风,于是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渐遭轻视冷落,唯有“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成为论画评画的最高标准;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调侃语句,竟成为后人的至理名言,自然景观逐渐成了画家感情渲泄的媒介,重神而轻形的论画标准一直延续下来。“五四”以来,中国文化界的“美术革命”曾几次对文人画进行冲击,中国画界也经历着从“文人画”到“画人文”的变化。但是,人们似乎并没有留意到:这些年来中国画界其实在主体上还是****惯地沿用了文人画的观念;当代许多中国画作品,实质上还是属于在文人画基础上的沿革,在画面中很难见到自然之美,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脉络与精神也相去甚远。这里绝非贬低文人画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功绩,文人画在历史上确实曾经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并使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有别于其他绘画艺术而独具特色。:目前大量充斥艺术阵地和艺术市场的是摹古或因袭的作品,中国画的样式化已是“约定俗成”,这种程式化、雷同化倾向已使人们产生了视觉欣赏上的疲惫。分析个中缘由,不容忽视的是文人画的理论规范所造成的影响。如果我们继续将文人画的理论奉为中国画艺术的唯一模式和准则,则势必要制约甚至阻塞中国画创新发展的道路。徐悲鸿曾经说过:“中国艺术没落的原因,是因

归自然与新北派山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