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建构自我的重要法则.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建构自我之重要法则(写给新人)在爱和自由群里或是在论坛上,当老人们热火朝天地谈育儿,谈如何建构孩子人格和自我时,经常有新来乍到的妈妈问“什么是让孩子建构自我”,老人总被呛住:“这咋说呢?”新人一脸茫然与焦虑:“呛什么呛,你们几乎每个话题都谈到…让孩子建构自我?,还不让我们明白,安的什么心?!我就想一下子就弄懂嘛!”哎!一声叹息!还真不是不如实相告,实在是里面的海深着呢。两年前我刚刚看《爱和自由》时,“建构自我”这四个字直击心灵,啊,原来我们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建构自我,而不是用外力将孩子塑造成***期待的某种形状?原来***的自我就是来自孩子,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当时只觉得眼前突然打开了一扇窗,被强烈的光刺得眼睛一阵晕眩。随后,我将小巫、李跃儿等其他相关的育儿书籍一网打尽,同时大量阅读网络上推荐的个人成长书籍。好在前些年参加过许宜铭老师的智慧之旅,对人性的了解有一点点基础,那个当下一通百通似的,迅速把卡尔威特、哈佛女孩、零岁方案等外力驯化教育法全部抛下,全心研学眼前遇到的直达人性的全新的育儿理念和方法。随后一边学****这些教育理论,一边在孩子们身上进行实践。我家丫头和早教中心上百个小宝宝们成了我的实践对象,通过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与他们的互动交往,使我逐渐领会了“建构自我”的具体指向。建构自我是指孩子听从内在的声音,通过内在的指引,按照大自然设定的人的成长法则不断地进行工作、不断地与周围人群和社会互动,从中发展和形成的属于某个个体的独特的自我,包括这个自我的独一无二的身体状况、情绪起伏、感知觉的能力、心理活动和心理空间、认知水平、精神层面所属空间等。这个自我是有别于他人的,是完完全全属于他自己的,不受别人控制,不控制别人,自由自在的存在的个体。几个月大的婴儿往嘴里送手指时和其它物品时,他通过口腔吸吮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物品,同时通过嘴把手的功能唤醒,我们说他在建构自我;不到两岁的孩子见了台阶就着迷似的上上下下,他处在空间的敏感期,他要训练腿的能力,我们说他在建构自我;四岁多的小姑娘非得自己挑衣服,而且一定要穿那件拖地长裙,认定自己是白雪公主,这是她在身份确认敏感期,我们说她在建构自我等等。如果都这样一一列出,许多新了解这一教育理念的妈妈们又懵了,到底有没有简易明了的方法可以把握如何建构自我呀?:p是啊,到底什么是“建构孩子的自我”的最便捷的通道呢?如何用最浅显的语言,让新入门的妈妈理解怎样“建构自我”,如何在具体教养过程中简单易行地执行和操作呢?正如《让心自由》译者的一句话:这路要阔,要容得下世上所有的人。这路要显眼,要让最愚拙的人也看得见。直到今年上半年频繁地参加心灵工作坊,不断地引导自己向内看,觉察力随之进一步提高之后,我的思考有了新发现。一年期师资培训班上,王树讲到什么是内在什么是外在,当时她做了一个动作,把眼睛捂住,以说明内在是向内看,与视线连接的外在世界无关。我忘了是她表达的还是我自己的总结:人的成长应回到内在。是的,如果***自我的成长要回到内在,那么,孩子自我的建构岂不是也应该回到内在?这一刹那间,我明了了。建构自我的重要法则——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蒙台梭利说:人的内在存有一个精神胚胎,孩子出生之后带有自然赋予的内在的成长法则。不出意外,身体上的成熟是确定的,只是精神上是否成熟就未必了。精神胚胎走向成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自我的成熟。自我的成熟取决于我们是否经常依从内在声音的指引,与之保持深度连结,让自我遵循内在的自然法则,通过与社会一点一点的互动,从冲突、接纳、包融、开放、超越,最终走向完全成熟。只有深度滋养内在这个自我,才能达到身心合一,让自我与身体同时成长,从而建构出健康的成熟的人!上一段文字中出现了连结这个词,关于连结展开也是一个大题目,小举一例: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开始认同这些观点,也许还喜欢上写这篇文章的我,我们就可以说,我和你之间有了连结。连结可以是见过面肌肤相触过情感交流过,也可以是没见过面,虽然我们没有见面,但是通过这篇文章连结着。与自我的连结,简单地说表示一个人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内在需要什么,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从不惧于外力。接下来,我们继续谈建构自我。我们可以确定:六岁以前的孩子,只要保护得当,是随时可以与内在的自我保持连结的,能够听得到他内在发出的声音的,随时按照内在的指引进行工作(蒙氏里称孩子的有益的活动为工作),我们就说这个孩子在建构自我。但是,诸位***,我们当中有谁敢说自己与内在随时随地地保持连结?但原来我们是会的呀,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去与内在连结的能力的呢?是什么使得我们现在重新走向成长时,却总是无法把心灵成长的注意力放在内在呢?回溯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就发现,我们的长辈养育我们时,不断地用外在的标准刺激我们,我们也****惯了把成长的注意

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建构自我的重要法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