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血液吸附治疗皮肤病的临床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血液吸附治疗皮肤病的临床观察.doc:..血液吸附治疗皮肤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吸附对皮肤病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清除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血液吸附治疗每2天1次,连续6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笫1天、第3天、第6天检测血浆TNF-a、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6天皮损减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第12天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液吸附对皮肤病患者血浆炎症介质冇部分清除作用,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吸附技术治疗利丁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关键词】血液吸附;皮肤病;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05-02皮肤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其瘙痒及影响美观,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对某些较顽固的皮肤病除了常规系统用药外,配合血液吸附治疗以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选择重症药疹、过敏性紫瘢、银屑病患者60例(诊断标准参照第6版《皮肤病学》教材),年龄、性别不限。治疗组30例,其中重症药疹8例、过敏性紫瘢10例、银屑病12例;对照组30例,其中重症约疹8例、过敏性紫瘢10例、银屑病12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进行血液吸附治疗每2天1次,连续6次;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6天、第12天的病情变化及整体预后;治疗前、治疗后第12天检测血浆TNF-a、IL-6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精确检验法,P<。:主要疗效指标为瘙痒程度、靶皮损炎症、靶皮损鳞屑肥厚程度及靶皮损面积于治疗前后总记分的变化值及治疗前后总记分改善率。治疗前后总记分的变化值和改善率左义为:症状/体征指标总记分变化值二疗前总记分-疗后总记分;症状/体征指标改善率二(疗前总记分?疗后总记分)/疗前总记分X100%o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改善程度,计算主要疗效指标,按基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标准,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佔。基愈:症状/体征改善290%;显效:60%W症状/体征改善<90%;好转:20%W症状/体征改善<60%;无效:症状/体征改善〈20%。将基愈病例和显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病例,计算有效率。2结果3讨论血液吸附(HP)是血液藉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固定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毒物,去除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同种抗体、免疫复合物、各种淋巴因子及炎症因子、迅速降低体内致病因子,阻断抗原抗体反应和各种炎性反应。皮肤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有些皮肤病的病因至今未明,这就给皮肤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皮损反复发作成为困扰皮肤病患者的主要原因。很多皮肽病的发病和免疫有关,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所产生的非抗体、非补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几)、集落刺激因子(CSF)、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肿瘤坏死因子(TNF-a)山辅助性T细胞1(Thl)分泌,具有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生物学活性。IL是参与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的总称,

血液吸附治疗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