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    提要:传统的篇章回指研究都是以“向左”为基本取向的,解决的是回指释义以及回指语的确定两大问题。但是这类研究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主要包括:(1)以“向右”作为研究的基本取向,以顺应篇章发展的自然要求;(2)概念匹配应作为回指语与先行语概念连通的基础,对不同类型回指词语的选择或受制于语用蕴含机制或服从于经济原则的要求;(3)回指语的基本功能之一应该是把先行语表达的概念转移到回指语的位置;(4)应该视概念匹配为基础、回指释义为手段、概念转移为终极目的。关键词:回指;概念传递;匹配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5-0092-51引言回指(anaphora)一词源自古希腊语,义为referringup(许余龙2004:1)或carryingback(Huang2000:1),是篇章中通常由右及左的一种指称方式。也许是受到回指概念基本含义的影响,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回指研究都以“向左”为基本取向,也就是说,回指研究的焦点都是以回指语为出发点,利用各种语言及非语言因素的制约作用,探寻回指语或回指项与其真正的先行语或先行项之间的语义关联。陈平(1986:8)认为,对回指的传统研究要么基于受话人视角,要么基于发话人视角,前者解决回指释义问题(anaphoraresolution),后者解决回指产出问题(anaphoraproduction),即回指语的选择问题。回指释义是以“向左”为基本取向的观点应该没有什么异议,而回指产出给人的直觉感受似乎以“向右”为基本取向。但事实上,这种“向右”的感觉只是回指任务完成时的一种表象,其基本的任务过程依然以“向左”为取向。例如,当在话语展开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我们需要选择使用某个回指词语时,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确定在可能的几种选择(如代词、指示词语、有定描述语等)中,哪一类或哪一个回指语能够与前述话语中的先行语建立起适切的衔接关系,这一关键的推演过程显然是“向左”进行的。然而,篇章通常都是“向右”展开的,无论是衔接手段还是连贯机制,无论是取发话人视角还是取受话人视角,我们都不应该忽视篇章话语(向右)展开中概念的发展机制。如果说传统的回指研究主要解决的是回指关系中语言成分或概念语义的连通问题,并以“向左”为基本研究取向的话,我们则是要回答包含回指关系的篇章话语之所以能够展开,相关语言成分(先行语与回指语)或概念(先行项与回指项)是如何实现衔接与连贯的,这是一种以“向右”为基本取向的研究。2匹配:概念连通的基础匹配是概念连通与传递的基础,换句话说,任何两个概念,只要它们之间能够发生有意义的关联,则一定存在某种共核的成分,这种从两个概念中提取共核成分的过程即是匹配。扩散激活(spreadingactivation)理论(Collins&Loftus1975)、框架(frame)理论(Minsky1975)、脚本(script)理论(Schank&Abelson1977)、图景(scenario)理论(Sanford&Garrod198I)等为我们理解概念匹配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认知基础。上述理论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作为触发语(trigger)的某一语言形式,其所激活的概念并非仅是一个与语言形式直接对应的简单的心理表征。而是一系列与该心理表征相关联

概念匹配、回指释义与概念转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