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毕业论文-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毕业论文-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doc:..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毕业生姓名:指导老师: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方向)学位级别:学士学位班 级:2007级文管学 号:50740140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5月9日论文答辩日期:2011年5月140答辩小组:答辩组长: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现代化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的娱乐方式正而临着无人问津的困境。扬州评话正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扬州评话的介绍,进而对扬州评话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扬州评话在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一些建议。关键词:扬州评话艺人书目传承保护扬州在历史上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发达的交通和繁荣的经济,营造了扬州优越的戏曲文化生长环境,使扬州几度成为南方戏曲中心。扬州评话作为扬州曲艺的代表,是祖国曲艺园地里一朵耀眼的奇葩,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土少堂”,这句话叩是一大见证。然而,时过境迁,扬州评话当年的风光已经不再,甚至渐渐被年轻人所淡忘。扬州评话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显得刻不容缓,笔者就扬州评话发展做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扬州评话的传承与保护有所帮助。一、扬州评话概述(一)扬州评话评话是曲艺的一个类别,俗称“说书”。它渊源于唐宋以来的“说话”、“讲史”等,而以演说历史故事为主,包括北方的评书、四川评书、湖北评书、苏州评话等。扬州评话则是其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也叫“维扬评话”、“评词”与“扬州弹词”,合称“说书”。二零零六年五月扬州评话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评话继承宋元平话,始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初年,到清代中叶的时候就达到了极盛阶段,流行于苏北各地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以醒木、折扇、手帕等为道具,一人表演,用扬州方言说表。评话艺人说书所用底本多来源于长篇章回小说,经艺人根据受众需要加工、增饰,也有部分为自创书目。”[1](45),清初迅速发展。柳敬亭弟了居辅臣技艺高超,很受推崇。“据费轩《扬州梦香词》,康熙时扬州评话不但艺人多、书目多,而且每书各有名家,到乾隆时评话艺人更多。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记大东门书场:'规模不小,听讲条件舒适,说书人所受待遇也有体面。‘另有说书人出入富贵人家说书、婚庆寿诞酒宴说书、茶社说书、专门的游湖歌船上说书、庙会说书等等,当时评话已遍及扬州。”[2]《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记说书名家和书目云:“郡中称绝技者:吴天绪《三国志》,徐广如《东汉》,王德山《水浒记》,高晋公《五美图》,浦天玉《清风闸》,房山年《玉蜻蜓》,曹天衡《善恶图》,顾进章《靖难故事》,邹必显《飞跑传》,谎陈四《扬州话》,皆独步一时。近今如王景山,陶景章,陈达三,薛家洪,灌耀廷,倪兆芳,陈天恭,亦可追武前人。”扬州评话发展快,得益于通俗文艺的全面发达和互相渗透。如说《水浒传》,尽管已有柳敬亭和王德山等名师,仍有戏曲演员范松年另辟蹊径,移大花面叫跳技艺入评话,别开生面。后来邓光斗以“跳打《水浒》”闻名,简直结合了说书与武技表演。口技表演被称为“隔壁戏”,善于模仿各种人物和复杂生活情境,评话家浦天玉同谎陈四等多人都是口技名家。浦天玉说《清风闸》最能驾驭“声音”艺术,得益于口技工夫。说书成为受人喜爱的行业,形成家学和流派,优秀艺人很受尊崇,有不少相关民谣。评话流派纷呈,极大地推动内容的发展、和技艺的提高。邓光斗一派《水浒》以“武说”见长;又有宋承章一派《水浒》以口风泼辣见长。《三国演义》名家李国辉以“文说”见长;蓝玉春和夏玉台则倾向“武说”。说《飞陀传》的邹必显善于调侃世态人情。说《绿牡丹》的王坤山刚柔并济。而由浦天玉的《清风闸》到龚午亭的“皮五辣子”故事,最能玩味市井人物和市井风情,也最得市民喜爱。各派之间,激烈竞争,也相互学****都有发展。晚清、清末及民国,尽管社会动荡,评话依然繁盛。《水浒》有堂门章门、王派马派,《三国》有“八骏马”,有康派费派,《清风闸》分文辣武辣,《八窍珠》、《绿牡丹》、《施公案》等多种书目都不断创新,有不同说法,这种创作活力令人惊叹。而四百多年发展统绪可理,道光咸丰以下传承辈分可理,更是非常珍贵的文艺现象。(三)扬州评话鼎盛时期及其代表人物扬州评话,约成于明代晚期。清初,经济复苏,扬州评话也得到勃兴和发展。到了清代中叶,扬州评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扬州评话繁盛之时,扬州城内用“书场林立”一词亦不为过,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描述了大东门书场的情形,并讲“各门街巷皆有之”O“据费轩《扬州梦香词》,康熙时扬州评话不但艺人多、书冃多,而且每书各有名家,到乾隆时评话艺人更多。到了晚清民国,扬州教场一方寸之地,南北不过五

毕业论文-祖国曲艺园地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扬州评话漫议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5 KB
  • 时间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