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的结构与国际“典型道路”?80年代初,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来中国考察结构时,曾拿出一个多国模型来作为参照系,这使中国的经济工作者大开眼界。所谓多国模型就是由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奎因以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所作出的一整套回归指标,它标明着一个国家         的结构与国际“典型道路”?80年代初,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来中国考察结构时,曾拿出一个多国模型来作为参照系,这使中国的经济工作者大开眼界。所谓多国模型就是由经济学家钱纳里与赛尔奎因以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所作出的一整套回归指标,它标明着一个国家在各个人均收入水平上的结构参数。尽管每一个国家都与这个“标定的增长结构”有一定差异,但与这一级指标体系相接近的区域被人们称之为发展的“典型道路”。?中国的结构与“典型道路”对比之后,当时令我们大为吃惊:中国的比重远高远于典型道路,甚至高于样本中的所有国家,包括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于是有人开始谈论中国是“非典型国家”,走的是“非典型道路”。换言之,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对我们并不适用,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它们没有可比性。如第三产业比重,中国就比国际平均水平低得多。然而,认为中国可走一条非典型道路的人恰恰以为这是中国应保留的特色。许多中国的经济学者是相信“典型道路”的魅力的。十几年过去,我们可以确切地看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在大踏步地迈向“典型道路”。例如,按照世界银行的口径,中国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21%,提高到1994年的32%,农业的比重则由1980年的30%,降到1994年的21%,与“标定的增长结构”的差异缩小了。?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国还未真正迈入“典型道路”的区间。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世界发展报告(1996)》,中国工业占GDP的比重仍高达47%,仅比1980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几乎仍高居世界第一(除两、三个海湾国家和个别独联体国家)。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低于人均720美元),工业比重平均为32%,如果除去其中的中国(人均530美元)和印度(人均320美元),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仅为21%,中等收入国家(人均770-8260美元)工业比重为36%。很显然,我们的工业摊子过大,高于正常值。再看投资占GDP的比重:中国1994年为42%,也大大高于低收入国家的30%,中等收入国家的26%。我们的工业占用的资源太大,投资效益大低,仍未摆脱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路子。目前,我们自己已发现中国经济重复建设严重,各地结构雷同,效益低下,中央已下大决心要调整经济结构,这也印证了“典型道路”坐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古人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还可以试添一句,“以洋为镜,可以知结构”。我们应当重视国际发展的经验,加强国际结构变化的对比,自觉、主动、先导性地引导我国的经济结构变化,使我们进一步从“典型道路”中得到启迪。??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功能??目前不少人认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资本重组就是抓住那些盈利企业,放开那些亏损企业,这样就彻底改变了国有资本的结构。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我们是应当对国有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优化其资本结构,但目前是否盈利不应是衡量国有企业的唯一标准,还要看它是否发挥了功能。盈利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1188831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