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利他主义与市场经济.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利他主义与市场经济利他主义与市场经济季小江(一)在今天中国,几乎没有人怀疑利己主义与市场经济划等号。但在市场中,许多经济行为的伦理基础却是利他主义的,特别是经济利他主义。对此,人们往往视而不见。顾名思义,利他主义是一个伦理学的概念,指一方主动地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另一方利益增加的观念。它分为三种不同性质的形态:一是自然形态的“亲缘利他主义”,即利他的观念只限定在自然性的血缘关系范围内;二是信仰形态的“纯粹利他主义”,即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完全利他为目的奉献精神;三是普遍形态的“互惠利他主义”,它是指人们因为互助而彼此自觉地给与回报的观念。作为伦理****俗,它广泛地存在于同乡、朋友、邻里和同事之间。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互惠利他是通过双方互助行为交换彼此劳动的方式,所以“互惠利他主义”又具有经济伦理的特征,因此我们称之为经济利他主义。经济利他主义是在传统社会主要的经济伦理观。这是因为:其一,“亲缘利他主义”在传统社会始终处于越来越被淡化的地位。尽管亲缘利他主义是原始社会的主导伦理观,但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社会分工和交换规模的扩大。相应地,生产的社会属性越来越强,而自然属性越来越弱。历史的进步就表现为个人的生存方式逐渐摆脱对血缘关系依赖的过程。因此,它不是传统社会的主导伦理观念。其二,“纯粹利他主义”具有伦理象征意义的作用,但它不能成为日常普遍的伦理实践规范。“纯粹利他主义”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人类“自我”的精神画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众多圣人、教士、英雄利他的传奇故事。然而,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许多人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它只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其三,传统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经济利他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伦理观。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交换体系,在以农业耕作为主的自然经济的社会里,较为普遍的生产活动是在小型的生存共同体内进行,诸如东方的村社的小农经济,西方的庄园经济和行会制度等。由于没有发达的市场和货币,人们的劳动只能在封闭的和狭小的社会范围内直接进行交换。因此,就产生诸多形式的熟人之间的互惠利他的交往方式,经济利他主义就是与此相匹配的伦理观。许多传统的伦理观,诸如忠诚、友谊、亲善等精神等正是与此相伴而生的。早在两千年以前,中国的先哲们就围绕着“义利”关系展开过大讨论。“利”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获益取利;“义”就是道德,仁义,它要求个人的经济交往行为不仅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别人。(二)但这也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它只能存在于传统的小农社会、熟人社会,而不可能存在于现代市场经济之中。长期以来,这种观念主导着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虽然它不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的伦理观,但作为伦理向度之一,事实上与市场经济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一,在微观经济层面,经济利他主义与市场经济效率存在着多重的关系。(1)市场交易中的经济利他主义。众所周知,交易行为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西方早期经济学家帕累托已经证明:在以利己主义为目的的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可以自动实现生产和交换效率的最大化。但市场交易行为本身也不能完全排除经济利他主义的因素,因为一次自愿、公平、有效的交易必然使双方各得其所、互利互惠。如果

利他主义与市场经济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