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昌龄意境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王昌龄意境研究王昌龄诗歌意境说“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具有咀嚼不尽的美学特征。意境作为中国独有的美学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历程构成了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千百年来一直都受到学者大家们的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王昌龄在《诗格》中“意境说”王昌龄是一位诗人,在星光闪耀的唐代诗人群体之中,他以擅长七言绝句而享誉中原。他的绝句被誉为“盛唐高亢之音,七绝压卷之作。”无论写作的是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他总是采用或是高昂开朗,或是雄浑跌宕的风格,透露着一种刚健爽朗之美。其次,王昌龄还是一位诗歌理论家,《诗格》是他唯一的一本关于文艺理论的著作。他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有真诚的人格、真切的发现,“意境”才能真切动人。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王昌龄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这里的“境”实际上指的是艺术思维的材料、对象。“物境”是指自然山水的境界;“情境”是指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的境界;“意境”是指内心意识的境界,是心中的想象和幻想。我们注意到,王昌龄的这三重境地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性:“物境的特征是“得形似”。“情境”的特征是“得其情”。“意境”的特征是“得其真”。显然,,“物境”并非指纯客观的景物。客观景物需要被“神之于心”而达到“莹然掌中”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然后用思”,也即一个心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最终才可“了然境象”而“得形似”。这个“形似”其实就是刘勰所说的“状溢目前”之“秀”。不同的是,刘勰是从鉴赏角度而言,王昌龄是从创作角度论。所以他所说的“物境”是指诗歌创作能够使意象“状溢目前”的一种境地。“物境”中自然包含有“情”。而“情境”是在“物境”基础上更高一层的境地。显然“境”之“情”与“物境”之“情”自有不同。这得注意几个字:一个是“皆”字——“皆张于意而处于身”。情感自然是“娱乐愁怨”多种多样。在“物境”中,心物交互作用比较单一,只是一种或少数几种情感与物交融。而在“情境”中,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情感同时迸发,创作者需要同时体味多种复杂的情感。一个“皆”字突出了情感的广延度。当然,多种情感的迸发都离不开同一个触发点,“情境”是以“物境”为基础的。二是一个“驰”字——“然后驰思”。创作者的这种情感体味并非是定量的、静态的。因景生情,情中全是景,景中满含情,情境互激互发,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越来越激烈,像是脱缰的野马一样恣意驰骋。一个“驰”字点出了情感运动的激烈程度。三是一个“

王昌龄意境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