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七上寓言二则郑人买履一、文学常识。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二、重要字词。1、买履者---音lǚ,鞋。2、自度其足——音duo,用作动词,量长短。3、置之其坐——之:代词,这里指量得的尺码。其:代词,他的。坐:通“座”,座位。4、至之市---到去5、忘操之——拿,携带。5、吾忘持度——音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6、及反——及:等,等到;反:同“返”,返回。7、市罢——集市。8、宁信度——宁可。9、无自信也——不三、一字多义足自度其足不足为外人道也宁宁信度遂鸡狗不得宁焉四、主题《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刻舟求剑文学常识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二、重要字词1、涉江者——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2、自舟中坠于水——从。3、遽——立刻,匆忙。4、契——雕刻。5、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代这儿。之:结构助词,不译。坠:掉落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7、求剑若此——像。三、一字多义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遽契其舟,其:这从其所契者,其:他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之:结构助词,不译四、主题。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七上幼时记趣文学常识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苏州人。清代散文家。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已逸。二、重要字词1、余忆童稚时——稚:幼小2、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3、必细察其纹理——这里泛指花纹。4、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下5、昂首观之——代指“群鹤舞空”现象6、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7、又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8、徐喷以烟——用9、作观——当做看。10、果如鹤唳云端——(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11、怡然称快——称快:喊痛快12、常蹲其身——自己13、以土砾凸者为邱——把当做,邱:同“丘”,土山。14、以凹者为壑——壑:山沟15、拔山倒树而来——移,搬开16、盖一癞虾蟆也——原来是17、方出神——正18、鞭数十,驱之别院——鞭打;代癞蛤蟆一词多义1、以虫蚁为兽(把)扶苏以数谏故(因为)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以虫蚁为兽当做3、驱之别院(它,代蛤蟆)盖追先帝之殊遇(结构助词,的)4、素帐白色的吴广素爱人一向四、主题本文以朴素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作者儿时的几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充满童年天真、奇妙的想象,使藐小微物现出了物外之趣,美妙无穷。七上三峡一、文学常识《三峡》作者 (朝代)的 ;文章选自《 》。二、解释下列词语。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3至于夏水襄陵4或王命急宣5虽乘奔御风6飞漱其间7哀转久绝三、解释下列句子1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四、文章的主旨《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七上《梦溪笔谈》二则一,文学常识文章选自《》,它的作者是(朝代)的二,解释加点的词语1方为秋田之害2岁以大穰3其虫旧曾有之4钱氏据两浙时5患其塔动6未布瓦7贻以金钗三、解释下列句子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2人皆伏其精练四,主旨《以虫治虫》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梵天寺木塔》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七下赵普一、文学常识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平政治家二、文言实词第一节第二节普少****吏事:熟悉普性深沉有岸谷:

七八年级文言文复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90 KB
  • 时间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