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作业1在大多数学生眼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就成了笔者思考、研究、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是笔者在中学音乐欣赏课实践中的几点心得、体会、尝试。一、大胆、适度地引入流行音乐。中学生在音乐审美趣味上偏好流行音乐已经被国内外专家的多项调查所证实。如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曹理教授1998年曾对北京1094名学生(其中中小学生960人)进行了学生音乐偏好问卷调查,结论是:(1)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剧前三位是:器乐艺术作品、摇滚音乐和通俗流行音乐。(2)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流行音乐的爱好者人数呈上升趋势。(3)学生的音乐偏好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也普遍表示对古典和民族音乐没有兴趣,因为“很难听”,“不知道它们好在哪”,对本应适合他们的一些青少年歌曲表示“很幼稚”,相反,对于流行音乐多数学生能够说出内心感受,如对一些爱情流行歌曲评价为“旋律悠扬动听”,“说了自己的心理话”,对一些摇滚歌曲评价为“很刺激”,“震撼”,“很酷”。这些现象表明,流行音乐在审美情趣上迎合了许多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较低的层次上满足了中学生当下的审美需要。流行音乐以歌曲音乐为主,在音乐旋律之外常有文本唱和,便于理解与吟唱;而且其节奏和旋律相对简单,单调,有规律可循,音域也相对较窄,便于模仿与记忆;从歌曲主题来看,许多是爱情、友谊、反叛、苦闷等与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心理成长相吻合的内容,容易被学生接受、认同和效仿。除音乐因素外,流行音乐活动在行为方式上也为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需要创造了条件。首先,流行音乐拉近了音乐演唱者、演奏者与音乐活动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在大众媒体参与下,音乐演唱者、演奏者有机会与中学生频繁而广泛地接触,使他们产生认同感,成为表达情感、代言人”。其次,在通俗音乐公众化的活动中,听众的行为更情绪的“为自由,扩大了参与空间。如在演唱会上,歌迷可以在歌手演唱的同时随声唱和,叫喊,吹口哨,这是在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中难以见到甚至是不可想象的。最后,许多公共活动场所如卡拉OK厅、舞厅、酒吧等,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途径。这些活动场所的环境气氛与流行音乐的****惯性结合在中学生心中形成了“心理定势”,使音乐本身成为了娱乐环境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说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的音乐,它在题材上贴近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在音乐形式上适合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由于流行音乐骨子里是青少年的,所以许多流行音乐作品都带有批判和反叛的色彩。应该承认,合理的批判对社会的发展有进步的意义。同时,流行音乐是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流行音乐的历史是人类音乐发展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流行音乐作品鱼龙混杂,但其中同样有许多作品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达到了相当高度。问题在于,由于中学生心智发展和人生阅历有限,那么他们对流行音乐作品的误读和音乐作品对学生的误导就难以避免。这就需要我们音乐工作者本身对流行音乐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进行正确的解读。面对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客观事实,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流行音乐进行合理的教学利用,我们别无选择。笔者还在学校举办的多次文艺演出中发现,学生演出的歌舞所涉及的音乐大多是流行音乐。就在2006年10月份举办的高二年级卡拉OK大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