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内向性思维、内审美形态与中国传统文艺之关系新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向性思维、内审美形态与中国传统文艺之关系新论内向性思维、内审美形态与中国传统文艺之关系新论摘要:传统的建立在认识论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对象性思维,把审美局限在了感官与对象的对立统一中。而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内向性思维基础上的内审美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形态,具有超越对象性思维的特点。内审美现象始终存在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其内向性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内向性思维、内审美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内向性思维对象性思维内审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文化上的个性表现在行为方式上,也表现在思维方式上,思维方式的不同不仅会导致认知结果的不同,而且会导致审美方式的不同,进而导致审美形态的不同,也导致艺术创作和欣赏方式的不同。因此,从思维方式上把握中国审美文化的特点,更具有直接性。一、内向性思维与对象性思维的比较内向性思维是从思维的方向着眼,对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所做出的概括。中国传统思维可以称为内向性思维,或者说具有明确的内向性特点。蒙培元先生说,“如果说,传统思维方式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那么在我看来,这就是经验综合型的主体意向性思维。就其基本模式及其方法而言,它是经验综合型的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就其基本程序和定势而言,则是意向性直觉、意象思维和主体内向?思维,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他很敏锐地洞察出中国思维的重要特点,认为内向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两个总体特征之一。由于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一直处于和谐共存的状态。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观念中没有把自然当作是与人对立的存在,而是人生存于其中的家园。中国人最高的境界是与自然相融,“托体同山阿”。这样,自然从来就没有成为与中国人相对立的对象,从思维方式上,就没有形成明确的对象性思维。人与自然?[J],哲学研究,1988(7).1融为一体,以自然为对象,也就是以人为对象。所以中国传统思维的方向基本是指向人的内部的,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与之相反,从古希腊开始,外在自然就成为西方人思维和实践的对象,对作为客体的外在自然的关注与研究形成了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对象化思维把外在的客体当作主体思维和实践的对象,其思维是指向主体之外的客体对象的,所以从思维方向上可以说它是外向性的。与中国古代的内向性思维和西方的对象性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向相对应,就形成了中西方美学不同的思维特点和表现方式。由于西方思维的外向性特点,西方美学也具有外向性、对象化的特点。毕达哥拉斯找到了琴弦长度比例与音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美就是这种数的和谐。虽然他的思想有神秘色彩,但他从物的比例关系上寻找美的本质的做法,显然是一种外向性的思维,即从主体之外寻找美的本质。柏拉图试图找到一个永恒的、普遍的世界本体,他的思考结果是那个完全异己的、外在的、永恒且具普遍性的“理念”。他认为,美的本质即是美的理念。这个理念是外在于主体的、超越于时空之外的永恒存在。他的思维方向完全是外向性的。这种外向性、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导致西方文化中人与外在自然长期的紧张关系,也使西方审美文化中自然美长期很难进入审美视野。西方后来“征服自然”的思想,都与西方文化中这种外向性思维有很大关系。而中国传统哲学从其发端即返回人的内心。孔子说,“仁者爱人”,这是一种回归人的心灵的思路。所以葛兆光总结孔子的“仁”时说,“礼乐已经是外在的东西了,思想史已经深入到了人的内心世界。”孟子的“四端说”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为“仁”、“义”、“礼”、“智”的前提,他的主要思想以此为基础展开。“四端说”把“仁政”的本原归结到人内心所具有的先天之“善”,其思维也是内向性的。李泽厚概括认为,“孟子把孔子、曾子所提出的个体人格沿着‘仁政,不忍人之心,四端,人格本体’这样一?条内向归宿路线,赋予伦理心理以空前的哲学深度。”孟子的人格路线是沿着从外到内的内向性方向行进的。道家思想所强调的“道”,看起来似乎是外在于人的心灵的。其实不然。首先,道家之“道”,是包含、渗透到整个宇宙自然的,而人本来就是宇宙自然的组成部分。其次,道家主张如果要体悟到这个“道”,?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M,,安徽文艺出版社,“心斋”、“坐忘”,需要“涤除玄鉴”。达到“道”的途径是通过回归内在心灵,在虚静无为的修养中来实现的。这种内向性的思维方向也是中国传统致思的典型方向。内审美体验就是以这种思维的内向性为基础的。《荀子?正名》说,“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粗布之衣,粗之履而可以养体,局室、芦帘、藁蓐、敝几筵而可以养形。故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无势列之位而可以养名。”如果细究达到这一状态的条件,就是“心平

内向性思维、内审美形态与中国传统文艺之关系新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