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的临床应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无论是动物实验研究,还是临床实践,绝大多数研究都表明30~35℃的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当然,也有极少数研究报道,否认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以往的相关临床研究多采用全身体表降温方法,如通过冰毯、酒精擦浴、体表大血管走行部位(如腹股沟、腋窝和颈部等)敷以冰袋、循环冷空气处理和(或)直肠或膀胱冰水冲洗等来诱导和维持体温;也有采用头部重点低温全身亚低温的方法,如冰帽或半导体贴敷式降温等。这些亚低温诱导方法虽然能达到目标温度,但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诱导过程较长,大多需要3~8h才能达到目标温度。另外,上述降温方法在维持和控制目标温度方面也存在较大困难,通常出现温度波动范围较大等情况。因此,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具体实施中,如何迅速实现低温诱导、准确可靠地维持温度以及控制复温过程的速度,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endovascularheatexchangecooling)得到临床关注。一、传统的降温方法(一)全身体表降温全身体表降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亚低温实施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普及率高的优势,早期采用冰块降温,冷水浸泡,毛巾湿敷加风扇降温等,由于传统的清水冰袋形状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此外降温速度慢,低温状态不恒定,其温度控制困难,难以达到治疗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毯机的应用为亚低温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冰毯机可以将病人体温降低到设定温度,并自动维持指定的时间,疗程结束撤除冰毯机后,病人体温自主恢复,其缺点是:毯面和病人的接触面积小(约体表的30%)导致热交换效率低,病人达到治疗温度所需要的时间长,体表冷热不均匀易导致寒战,难以控制复温速度和复温中的病情反跳等,这些都显著影响了亚低温的疗效。美国Medivance公司制造的ArcticSun体温控制系统循环液体为水,热交换片为多片设计,分别包裹患者躯干、四肢进行降温,总面积达40%体表面积,表层为水凝胶层,可以更好地与皮肤接触,经临床试验,其降温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冰毯机。以色列MTRE公司推出的Allon和CritiCool体温控制系统是目前最安全、最精确的体温控制系统之一,可应用于手术室,急诊室和ICU,该系统可控制病人体温于30~40℃的任意温度,循环液体为水,降温服CureWarp采用单片式设计,材料柔软而有弹性,可三维包裹人体并紧密贴合,接触高达85%体表面积,带来高效率的热量传递,该系统具有降温均匀迅速,温度控制精确,可主动控制病人复温等优势,进一步弥补了普通冰毯机的不足。(二)体外循环降温体外循环降温最早应用在心脏外科手术中,近年来在颅脑创伤救治中也得到应用,它的工作原理是将血液引到体外进行降温/复温,它具有降温迅速,效果确实的优点,而且可以结合血滤技术清除血液内一些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更好地治疗脑水肿,避免体表降温带来的外周组织灌注不足,降温效率不理想等问题,但其缺点是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准备,有创伤,有体外循环操作带来的副作用,需要在大型医疗中心进行。(三)血管内降温1、血管内灌注降温血管内灌注降温是指通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晶体或白蛋白)或自身血液来达到降低核心体温的目的,这种降温方法快速有效,但输注速度必须快,缓慢输入则达不到降温效果。对患者的心、肺和肾功能可能构成巨大挑战,加之温度的调节过程维持较为繁琐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