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运用构建模型法突破“力臂”教学难点的尝试.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运用构建模型法突破“力臂”教学难点的尝试浣江教育集团浣东初中蒋中林[摘要]在现行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力臂的教学大多采用了直接讲述的方法~其结果是学生很难理解力臂这一概念~更不用说熟练处理力臂的有关问题了。而构建模型法正是突破抽象科学概念这一教学难点的一把利器~它能使学生面对具体模型作积极的思考~既能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又能使学生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科学的能力。[关键词]力臂构建模型科学教学[正文]在现行的科学教材中,对于力臂的教学采用了直接讲述的方法,许多科学老师在进行这一概念的教学中也大都采用这种方法,直截了当地讲出杠杆的五要素,但是,力臂这个概念非常抽象,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比较生硬,忽视了在形成这个概念时,对于科学方法的学****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具体认识过程中有突兀感,难以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其结果是学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对于如何处理力臂的问题,死记硬背的多,画错的、判断错的不计其数,使得老师又不得不化大量时间进行纠错。那么,如何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得出:采用构建模型法较为行之有效。构建模型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建立科学模型和由模型来研究问题,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化方法,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其实学生对构建模型法并不陌生,初中科学教材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磁感线、化学式、细胞结构图、等高线等等都是科学模型,这些模型大大方便了学生对相关抽象的科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对抽象概念的教学难度将会大大降低。正如钱学森所说:“模型就是通过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利用我们考察来的机理,吸收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抽象化的科学概念要正确体现其认识功能,必须具体化为某个特定的模型,才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突破这一难点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一(圆盘的制作需要制作的杠杆模型必须为轻质杠杆,但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强度,所以可以选择厚度为10MM的泡沫塑料板(即KT板),为了增加实验的可见度,,然后确定板的中心,以中心为圆点,,将多余部分沿圆边小心剪去(如图1)。在制作好的圆盘上,用较粗的记号笔描出圆心O及A、A、A′、A′、B、12121图1B、B′、B′等点,其中A、B距圆心的距离相等,A、B距圆心的距离相等,OA的长度21211222是OA的两倍,OA′、OA′、OB′、OB′的长度相等,AA′与AB垂直,AA′与**********AB垂直,BB′与AB垂直,BB′与AB垂直,选择细长的铁钉小心的将每个点穿破,2211112222其他点暂时不插铁钉,但将铁钉穿过圆心,并通过这根铁钉将整个圆盘悬空固定在铁架台上。另准备一些细棉线和钩码,细棉线打出称人结备用。二(教学过程1(引入问题情境:在指导学生认识并建立杠杆、动力、动力作用点、阻力、阻力作用点、力的作用线等基本概念后,可设计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发学生讨论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如请出全班力气最大和最小的同学,来图2进行一场推门比赛,看谁能赢(如图2);又或者让学生讨论并演示用撬棒撬石块,怎样更有效果。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能猜想: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1)与力的大小有关;(2)与力的作用方向有

运用构建模型法突破“力臂”教学难点的尝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