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义门陈历史简介.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义门陈历史简介--源自《江州义门陈》陈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现有人口多达7000余万,其中就有不少是义门派系繁衍的人口。陈姓人在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曾先后建立了陈国、田齐国、南陈朝等朝代,久经磨炼。公元589年,由武帝陈霸先建立的南陈朝被隋灭后,颍川系这支陈姓人各奔东西。开元十九年(731),后主陈叔宝的六弟宜都王陈叔明的五世孙陈旺,随兄陈兼由颍川来江州,后陈兼迁官别任,陈旺就地置田庄于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唐称江州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旺生机,机生感,感生蓝,蓝生青,一连四代单传,世为耕农。至陈青始生六子,曰伉、侍、仲、俛、伟、伸,继而六生十九,十九生三十二,自是家益昌,族益盛~约在唐会昌年间(841-846),长房陈兼的六世孙陈伯宣由闽来庐,初居庐山龙潭窝,次居庐山太平宫,其后迁居庐山脚下德化县甘泉乡甘水垅,后名齐集里(今九江县狮子乡牌楼村,因明朝于此建"义门遗址"牌坊,故称牌楼村)。乾符二年黄巢起义,乾符四年(877年)六月因柳彦璋袭陷江州,大肆剽掠(详见《资治通鉴》卷二五三),为避兵乱,陈伯宣再次举家迁往德安,同陈旺的后人"合族同处"。时陈伉为自然家长,几年后,伯宣子陈崇接任陈伉为义门第三任家长,即众谱所说的"青,显祖也;伉,二世长;崇,三世长…"自陈崇始,义门历任家长皆由民主推选而就。因陈伯宣有文史才,注司马迁《史记》流行于世,且"辞著作郎不受",故饶有名气;而其子陈崇又是乾符元年(874年)"甲午举人",父子俩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在唐代有个规定:"凡五代以上同居者,即获旌表。"此时义门人从陈旺建庄算起,到家庭最小辈成员,已有八代未分家,加之陈伯宣一支并入,人口百余。在伯宣父子的努力下,官府申报,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御笔亲题"义门陈氏"四字,首获旌表。大顺初(890年)义门人口近200,伯宣逝世,享年66岁。是年陈崇遵照父亲的贻训,立家法33条,以图家族长治久安。家法的基本精神是"推功任能,惩恶劝善"。即规定家族内部管理上的用人标准是"唯贤唯能",对于极少数不守规矩的人,运用家法的手段去惩治、教育,以期改正。这部家法的民主成份含量很高,它不是一般空洞的说教,而是以"财产共有,共同生活"的民生为前提,人无间言而守义法",齐以孝敬父母长辈、尊老爱幼的人伦为基础,以期达到"心协力共建家族繁荣之目的。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义门聚居人口300余,义风愈加昌著,南唐主李昪再次诏立"义门",其仪式十分隆重。官差于门前竖立两条乌头石柱(乌头,即刻有太阳的图案),高二丈余,左镌"门",右镌"义","义门"即立,以示彰扬,为一国之表率。及至南唐保大后十年间(947-957),义门老幼700余口,十世同居,室无私财,厨无异馔,击鼓传餐,分批就膳。男女各席,未***者别为一席,生活和睦,其乐融融。"百婴待哺"、"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即这一时期的生活写照。此时义门养犬百余,同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异类尚能调教如此,何况人乎~故"乡邻化德,狱讼稀少",乡人和谐相处。当时的官府把义门陈家族作为"忠孝敦睦"文化的一块活样板。"百犬同槽"不仅成为中华文化奇观,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千古一绝。宋开宝二年(969),义门人口增至千余,为了解决子弟读书问题,在家族经济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曾先后创办了"

义门陈历史简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