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4.2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能从原子结构视角说明元素的性质和规律。:能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能提出有意义的实验探究问题,根据已有经验和资料做出预测和假设。~18的元素为例,探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18的元素为例,探究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最高正价:由+1到+7(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最低负价:由-4到-1。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四同”(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C。对于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但第二周期O、F例外),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A、B、D正确,C错误。( )(Na+)<r(Mg2+)<r(Al3+)<r(O2-)(S2-)>r(Cl-)>r(Na+)>r(Al3+)(Na)<r(Mg)<r(Al)<r(S)(Cs)<r(Rb)<r(K)<r(Na)解析:选B。A项,4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即r(Al3+)<r(Mg2+)<r(Na+)<r(O2-),故A错误;C项,Na、Mg、Al、S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D项,Na、K、Rb、Cs同属于第ⅠA族,其原子半径r(Cs)>r(Rb)>r(K)>r(Na),故D错误;B项,S2-和Cl-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Cl>S,则离子半径r(S2-)>r(Cl-),Na+和Al3+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Al>Na,则离子半径r(Na+)>r(Al3+),电子层数Cl->Na+,则离子半径r(Cl-)>r(Na+),故B正确。+、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A>B>.原子序数:d>c>b>:C2->D->B+>A2+解析:选D。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所以原子序数:a>b>d>c;原子半径:B>A>C>D;离子半径:C2->D->B+>A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D>C>A>B。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镁、铝的金属性强弱(1)实验探究:钠、镁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向反应完后的溶液加酚酞,溶液变红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为粉红色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2H2OH2↑+Mg(OH)2↓结论:金属性Na>Mg(2)实验探究: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分别和盐酸、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离子方程式①向试管加入2mL1mol/LAlCl3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Al(OH)3沉淀为止。将Al(OH)3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L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②向试管加入2mL1mol/LMgCl2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Mg(OH)2沉淀为止。将Mg(OH)2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L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白色沉淀不溶解结论:,Mg(OH)2是中强碱,Al(OH)3是***氢氧化物;:Na>Mg>、P、S、Cl的非金属性强弱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4.2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