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和宗教理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和宗教理论[摘要]宗教理论是弗氏整个理论体系的一块试金石,透过它我们将发现精神分析理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文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这一人格“三我”结构出发,探讨这一结构在其解释宗教起源与发生中的适用性问题。[关键词]宗教人格三我弗洛伊德[中图分类号]B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38-02 弗洛伊德写了《精神分析导论》《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分析》《释梦》等一系列杰出论文,而他的影响则远远超出了那一学科内部,波及文学、艺术、文化等领域。就我国而言,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对弗洛伊德的了解主要集中在他的梦理论、人格结构、意识学说以及他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歌德、达・芬奇那几篇惊世骇俗的论文,而对他的宗教理论则相对了解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宗教研究在国内学术界长期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宗教理论在弗洛伊德的整个理论架构中是较为薄弱的一块,它远未获得一种成熟的系统性和严格的经验研究支撑。但是,宗教理论或许是弗氏整个理论体系的一块试金石,透过它我们将发现精神分析理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文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这一人格“三我”结构出发,探讨这一结构在其解释宗教起源与发生中的适用性问题。弗洛伊德的宗教研究贯穿了几十年,早在1913年,他就发表了《图腾与禁忌》这本小册子,尝试把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原始文化研究。之后在他晚年,他又发表了《一种幻想的未来》(1927)《文明及其不满》(1930)和《摩西与一神教》(1939)等论文,将早年的研究继续推进下去。事实上,从《一种幻想的未来》开始,弗洛伊德的研究重心就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我的兴趣在自然科学、医学和心理治疗学等领域里经过了长期的迂回曲折,之后它回到了很久以前就吸引我的文化问题上来。”①弗洛伊德至少有一个关于宗教的主要观点是为人熟知的――他说宗教是人类集体的“强迫性神经症”。在《图腾与禁忌》中他说:“癔病是对艺术创作的可笑模仿,强迫性神经症是对宗教的可笑模仿,偏执狂幻觉是对哲学体系的可笑模仿。”②在这里,宗教和强迫性神经症之间还只是一种“模仿”和类比的关系。在《一种幻想的未来》中他又重述并加强了这个观点:“宗教因此成为人类普遍的强迫性神经病,与儿童的强迫性神经病相似的是,它也产生于俄狄浦斯情节,产生于人类与父亲之间的关系。”③通过对宗教的研究,弗洛伊德将其精神分析的应用范围从个体心理学扩张到了群体心理学,这意味着存在一种集体人格,这种人格也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层次,适用于个体人格的潜意识、俄狄浦斯情节等概念也适用于集体人格。一、个体人格与宗教感的来源弗洛伊德本人没有什么宗教感,他对宗教感的认识来自于罗曼・罗兰的通信。罗曼・罗兰在致弗洛伊德的信中说,宗教情感的真正根源“在于一种特殊的感觉中,他本人从未丧失过这种感觉……他希望把这种感觉称为关于‘永恒’的感觉,这是一种对无限的、不受任何束缚的事物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大洋般的感觉……即使一个人不接受所有的信仰和幻想,他仅凭这种大洋般的感觉就可以称自己是宗教信徒了。”④为了回应罗曼・罗兰对其宗教情感根源的质疑,弗洛伊德从自我(ego)的形成出发,解释了这种“大洋般”的感觉。弗氏认为,我们最能够确定的是对自我的感觉,但是自我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发展而来的。在

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和宗教理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