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性.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性作为老师,同时也是作为一名学生家长的我,近些天来更加深切的体验着家校沟通对孩子教育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孩子学校要求人手一本家校练****本,结合实际情况每天或一周两次老师和家长在纸上交流互动。在那上面,我清楚的了解到孩子最近几天的表现如何,进步怎样,有什么需改进之处。每每接到联系本,我便立刻郑重回应,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包括活动和自主学****情况。这样来来往往,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可以说了如指掌,更有利于对症下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处于我这样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双重角度来看,我也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它好于电话短信联系,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发达,毕竟三天两头打电话时间有限,不切实际,电话中也难以面面俱到地客观评价。有时也可能会因为措辞不当违背了本意,引起不必要的后果。而书面联系,双方都能头脑冷静,客观全面地作出反应。这种方法,也比大张旗鼓地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不顾颜面、完全令家长被动的做法有效得多,更易于被家长接受。在学校里,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某个老师把某某学生的家长“请”到了学校,把孩子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统统兜了出来,痛痛快快地发泄了一通,然后像教训孩子一样,对家长一阵劈头盖脸的“再教育”,家长敢怒不敢言,直至被训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老师才善罢甘休。这样的镜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不难看到。我们不能否认,这位老师是一位具有责任心的老师,否则,他也不会不顾情面地数落家长;而这位家长也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家长,否则,他也不会丢掉脸面忍耐老师的“教育”。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这位老师与家长沟通时不注意技巧,使得他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显得不和谐。试想,这样的不和谐会对这位学生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教育的初衷又何在呢? 教师和学生家长既然在教育学生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就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者、教育与教育者的关系。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一些可能是“恨铁不成钢”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麻烦。学生一出毛病,有的老师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发顿怨气,批评一通,甚至训斥、嘲笑,把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家长有口难言,极大地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有的家长甚至忍耐不住,在学校里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骂,这样的家校联系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还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教师今后与家长的协调与合作。我校六年二班的阳某某是一位很特殊的孩子,性格怪癖,惹是生非,还经常不做作业。老师多次想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他们始终回避。有一次在校门口班主任许老师拦下了接完孩子要离开的孩子的父亲,先把他的孩子在校表现好的方面向他汇报,表扬他的孩子很聪明,很纯朴诚实,然后,又宛转地提出这位同学的不足之处,告诉他,我们会尽自己的努力教育好孩子,也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还指导家长在家庭中怎样有效教育他。这位家长听了,欣然接受了许老师的意见,还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经过了解他是从亲戚朋友处听说过不少老师训家长的实例,加上他本身性格内向,就对去学校产生了恐惧感,抵触情绪严重。经过这次谈话,家长显然卸下了思想包袱。从此,他对孩子的关心也多了,还经常在放学时候主动到学校来,他自己督促孩子做完拖拉的课堂作业再回家。还能主动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表现,老师总会一分为二,先摆出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再提出不足,并且指导家长正确合理的家教方法,家长十分认可。在相互的配合中,孩子的状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