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庄子的“三无”哲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庄子的“三无”哲学摘要: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能超越自我,神人不求有功,神人则抛弃所有。这是庄子所建构的无视物我之别,不受任何约束的,与自然体合为一的精神境界,即一种“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渊默而雷动”,在无言的深渊中有惊雷滚动,有审美的飞跃。关键词: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33-01 朱良志先生说:“庄子自得于融物之境”,他打破天地的界限,不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世界,而是在与天地相遇往来中融会万物,遇清风则同飞共舞,目花草则欣欣并荣,与游鱼相悠游,与蝴蝶共缱绻,以身心齐同万物,浑然忘我,庄子认为这种与宇宙无分别、无功利的冥合才是心灵的真正自由。一、至人无己至人能超越自我。这里的超越自己不是以知识的丰富作衡量,而是强调人的内在超越。即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消解我与世界的对立,从彼岸回到此岸,“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微花细草就在心灵的熨帖和生命的体验中圆满自足。不以知识的眼等差万物,不让世俗的利羁绊心灵,不强求,不逢迎,不刻意,不菲薄,泥融燕子飞,幽兰空谷香,山月里盘桓着我的适意,流水中游戏着我的深情,“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么朴素稚拙的古谚,却深蕴着庄子哲思中随遇而安的淡然和从容,人生的快乐和自由就在这“一低头的温柔”中得以成就。庄子的这种“无己”之乐,来源于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放不可,方不可方可”,生的同时出现死,死的同时出现生,正确的同时出现错,错的同时产生对,“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这种“无己”之乐呢?如何能饮吸无穷于自我之中,拥有这一小“个”中的大乾坤呢?庄子说:“我知之濠上也。”庄子和惠子的濠上之辩,是《庄子》中最著名的论辩之一。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游玩,庄子看到水里的游鱼感叹道:“白鱼从容游动,真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不知道你的快乐。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庄子说:“我是在濠河的桥上知道鱼的快乐的。”庄子这种与世界相与悠游的精神后来发展成为“濠濮间想”的美学思想,濠濮间想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境界。中国的园林常以一角、一石取胜,在一个小小的空间中援引大千世界。一朵小花,以知识的眼光来看微不足道,但这朵花可不这样看,它并觉得自己渺小,“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一朵花就是风光无限,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一片石逗引着溪流,山石虽小,却因与水流相激越,有了巍峨绵延之势,一片石即莽莽大川,一泓水引一片汪洋,将一角方亭放到宇宙洪流之中去体验,方见“灵光满大千,半在小楼里”。二、神人无功庄子发现了“无用之用”的美。《庄子・人间世》中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还说:“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这真是一棵不材之木,所以才会长得这么大,神人也是这样以不材寄予大材。不材之材,是为大材;无用之用,是为大

论庄子的“三无”哲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