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移动基站防雷接地.ppt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6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移动基站防雷接地一、雷电的形成二、雷电的危害三、移动基站雷害引入途径四、移动基站防雷措施五、电源浪涌抑制器的配置2一、雷电的形成1、 概述由于大气电场的变化使空气中的云团形成带电的雷云。雷云中不同部分之间聚集着不同极性的电荷,形成100万伏到100000万伏的高电位,当电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云团的不同部分之间、不同云团之间以及云团与地面之间产生很强的电场。当空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空气分子电离,导致空气绝缘被击穿,从而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产生瞬时强火花放电,形成闪电。闪电可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和云地闪电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3一般说来云闪发生的概率要比地闪发生的概率大得多,但它主要表现在对航空航天方面的影响;对地面通信台站影响最大的是云地闪,即落地雷。2、雷电形成假说根据大量科学测试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地稳定地带负电荷50万C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这两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它们之间的电压为300KV左右,并且场强为上正下负。4当地面含水蒸汽的空气形成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时温度逐渐下降形成雨滴、冰雹(称为水成物),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如左图),负电荷在上,正电荷在下,它们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比云滴和冰晶(这二者称为云粒子)要大,因此极化水成物在下落过程中要与云粒子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其中一部分云粒子被水成物所捕获,增大了水成物的体积,另一部分未被捕获的被反弹回去。而反弹回去的云粒子带走水成物前端的部分正电荷,使水成物带上负电荷。由于水成物下降的速度快。而云粒子下降的速度慢,因此带正、负两种电荷的微粒逐渐5分离(这叫重力分离作用),如果遇到上升气流,云粒子不断上升,分离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当上面所讲的带电云层一经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空间电场的方向和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场方向足一致的,都是上正下负,因而加强了大气的电场强度,使大气中水成物的极化更厉害、在上升气流存在的情况下更加剧力分离作用,使雷云发展得更快。具体见图1雷云形成图。6图1雷云形成图7当正负电荷区的电位达到5-6千伏/厘米时,便会触发云-地间的闪击。雷云对地面的放电,就是将负电荷移向地面的过程。由于在一般高度的物体上很少出现雷电闪击,因此要获得准确的雷电流资料往往是不大可能的。现有观察到的雷电流是单向性的,而且主要是负的放电电流。迄今为止,记录到的雷电流最大为270KA,但可能还有更大的电流。3、雷电的统计雷电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雷电天气的统计性质用雷暴日表示。一天中如果听到了雷声,就意味着雷电8发生在观察现场15公里以内,便定义为一个雷暴日。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和强雷区:少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25天的地区;中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5~40天以内的地区;多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40~90天以内的地区;强雷区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90天的地区。9图2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10

移动基站防雷接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4.09 MB
  • 时间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