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垄断竞争的非对称模型.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垄断竞争的非对称模型孙洛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510275)摘要:本文在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对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差异化产品的不对称因素,给出一个适用性更广泛的表述差异化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公式,为研究垄断竞争行为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方法。关键词:垄断竞争;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杨-海吉拉公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问题的提出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在理论上比较容易分析,可是在实际中它们几乎不存在,市场中最多的情形是寡头和垄断竞争。随着博弈论的兴起,寡头竞争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而垄断竞争的研究仍然相对滞后。滞后的原因是难以找到一个描述产品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竞争性的有效方法。描述差异化产品之间关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空间模型,以豪泰林(Hotelling)的线性城市模型为典型代表。其优点是用“距离”直观地表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并能够区分出竞争的“近邻效应”。缺点是如果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产品的差异化程度,那么竞争的均衡状态不一定存在。另一种是将产品的效用分解为若干基本功能,用这些基本功能成分的不同数量组合来描述产品的差异,它以兰卡斯特(Lancaster)的分析框架为典型代表。这种方法的弱点在于对产品的效用进行功能分解的合理性尚有争议,以及该方法在本质上与空间模型的类同。第三种是试图用数学形式直接表述产品的差异性,以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DixitandStiglitz,1977)的垄断竞争模型(以下简称D-S模型)为典型代表。本文以为,用数学形式直接刻画有差异产品之间的关系是最有前途的,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更是把垄断竞争模型作为其理论构建的基石。不过,现有的模型一般都是建立在差异化产品处于对称地位这一点上的。在实际中,除了产品有差异之外,垄断竞争行业中的企业在市场规模、成本函数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共同点仅仅在于竞争行为的一致性上。本文试图在D-S对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不对称因素,并扩展差异化产品需求的公式。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模型张伯伦(Chamberlin)于1933年提出垄断竞争理论,可以说是第一个明确指明差异化市场竞争的核心特点的模型。他的模型的逻辑是:用价格弹性大的dd曲线表示其他竞争性企业不改变价格时的代表性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用价格弹性小的DD曲线表示所有竞争性企业都采取一致的价格行动时代表性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即市场份额需求曲线。竞争的均衡状态是由dd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来描述的。这就是著名的双需求曲线理论。张伯伦的垄断竞争模型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论和批评。批评主要是围绕产品的“异质性”和“同一性”展开的,主要有以下两点:①批评之一,如何处理差别产品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为此,张伯伦引入了“竞争群”的概念,属于同一竞争群的企业要求有相同的平均成本,并面对相同的dd曲线,否则无法得出均衡条件。这个“同一性”的条件是苛刻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对“竞争群”的概念提出批评,张伯伦本人也认识到这一概念存在严重缺陷。批评之二,如何处理产品的“异质性”标准的问题。没有产品是有差异的这一假定,企业将不会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dd需求曲线。然而,面对产品的异质性,却没有一个用于定义产业或“竞争群”的标准,什么产品属于同一竞争群的划分是一个难以确定的事情。三、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和杨小凯-

垄断竞争的非对称模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39 KB
  • 时间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