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礼物的流动》读书报告.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礼物的流动》读书报告——交换与分层摘要关键字作为阎云翔的博士论文,也作为中国人类学田野考察的范例,《礼物的流动》为我们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即将社会学经典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是否使用,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进而摆脱经典理论提供给我们的理想类型,深入挖掘在社会生活中实际的实践逻辑。因本书与笔者所选方向有很大关联,所以我将在本文第二部分阐述我将如何在以后的论文中借鉴本书。一交换在乡土中国的实践逻辑我们知道,布劳在其书《社会生活的交换与权力》讨论了交换与权力获得的关系。他认为,在初民社会,每个人拥有的财富量和稀缺物不尽相同,于是,为获得所需资源,便产生了互相交换行为,但一些稀缺物由于太过珍惜,接受的人无力偿还,不得不以尊敬、服从等来交换,于是,随着这种关系的稳定与延续,便产生了社会地位的分层,进而通过不同形式的竞争和各种仪式行为,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得到强化,社会制度得以形成。这种交换包括了物质交换和非物质交换,当然,我们可以推测出物质与非物质交换是权力形成的最初根源。这在上面已经论述到,即处于下层或劣势地位(指未形成分层之时,拥有相对少的资源的人),通过自己的非物质因素——服从、尊重等来换取自己所需的物质,这便形成权力。笔者在此阐述这个是为了更好地论述交换在乡土中国的实践逻辑。布劳在其《社会生活的交换与权力》中充满了辩证法的观点,即事物是螺旋上升和不断发展的。他阐述的社会生活的交换和权力获得是不断反复重复和螺旋上升的,当然,这也决定了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这种交换模式必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式。而且社会学场域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场域中各种不同的影响要素,这种模式必产生与其理想类型不同的样式和结果,产生其特有的实践逻辑。在《礼物的流动》,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中国黑龙江省农村礼金的流动方式。中国的礼物交换具有使它不同于其他社会中的类似实践之特点,例如,在中国,某些礼物是由社会地位低的人们送给地位高的人们的,而送礼者总是低人一头,这一结果违背了来自经典人类学文献中的一般规则,即送礼者总是比受礼者优越。阎云翔著,李放春、:,礼物在乡土中国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其与面子、情感等紧密相连。而且,中国是一种关系社会,社会活动都处于这种关系网中,礼物馈赠在维持再生产及改造人际关系方面非常重要。上文讲到,社会交换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虽然这是指上层用物质换取下层的非物质,但这种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乡土中国已经发展到另一个社会阶段,而资源的分配也出现了不同的格局和形式。众所周知,在社会主义体制中,国家的权力是基于他对资源和机会的垄断,并由新的干部阶层来维持和强化。这种垄断导致了公民为了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社会流动而依附于官员,这个现象被魏昂德指述为“组织化依附”的一种形式。正是资源的再分配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整合原则,确立了在再分配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纵向关系。阎云翔著,李放春、刘瑜

《礼物的流动》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