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磁共振知识点1.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伪影是指MR图像中与实际解剖结构不相符的信号,可以表现为图像变形、重叠、缺失、模糊等。MRI检查中伪影主要造成三个方面的问题:(1)使图像质量下降,甚至无法分析;(2)掩盖病灶,造成漏诊;(3)出现假病灶,造成误诊。因此正确的认识伪影及其对策对于提高MRI临床诊断水平非常重要。MRI的伪影主要分为装备伪影、运动伪影及磁化率敏感伪影等三大类。  一、设备伪影  所谓设备伪影是指与MRI成像设备及MR成像固有技术相关的伪影。设备伪影主要取决于生产产家的设备质量、安装调试等因素,成像参数的选择也是影响设备伪影的重要因素。下面主要讨论与成像参数有关的设备伪影。  (一)化学位移伪影  化学位移伪影是指由于化学位移现象导致的图像伪影。化学位移现象我们已经在MRS一节作了介绍。大家都知道MR图像是通过施加梯度场造成不同位置的质子进动频率出现差异来完成空间定位编码的。由于化学位移现象,脂肪中的质子的进动频率要比水中的质子快3。5PPM(约147Hz/T),如果以水分子中的质子的进动频率为MR成像的中心频率,则脂肪信号在频率编码方向上将向梯度场强较低(进动频率较低)的一侧错位。以盆腔横断面T2WI为例,如果左右方向为频率编码方向且梯度场为左侧高右侧低,膀胱内的尿液呈现高信号,周围脂肪也呈高信号。膀胱左旁的脂肪向右侧移位并与膀胱内的尿液信号叠加,在膀胱左侧缘形成一条信号更高的白色条带;而膀胱右旁的脂肪也向右移位,从而在膀胱右缘处形成一条信号缺失的黑色条带。  化学位移伪影的特点包括:(1)出现在频率编码方向上;(2)脂肪组织的信号向频率编码梯度场强较低的一侧移位;(3)场强越高,化学位移伪影也越明显。  化学位移伪影的对策包括:(1)改变频率编码方向。这仅能改变化学位移伪影的方向,并不能减轻或消除化学位移伪影。(2)施加脂肪抑制技术。脂肪信号被抑制后,其化学位移伪影将同时被抑制。(3)增加频率编码的带宽。以1。0T扫描机为例,脂肪和水的化学位移为147Hz,如果矩阵为256×256,频率编码带宽为25KHz(约100Hz/像素),那么化学位移147Hz相当于移位1。5个像素,如果把频率编码带宽改为50KHz(约200Hz/像素),则化学位移相当于0。75个像素,伪影明显减轻。  (二)卷褶伪影  当受检物体的尺寸超出FOV的大小,FOV外的组织信号将折叠到图像的另一侧,这种折叠被称为卷褶伪影。  MR信号在图像上的位置取决于信号的相位和频率,信号的相位和频率分别由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梯度场获得。信号的相位和频率具有一定范围,这个范围仅能对FOV内的信号进行空间编码,当FOV外的组织信号融入图像后,将发生相位或频率的错误,把FOV外一侧的组织信号错当成另一侧的组织信号,因而把信号卷褶到对侧,从而形成卷褶伪影。实际上卷褶伪影可以出现在频率编码方向,也可以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由于在频率方向上扩大信号空间定位编码范围,不增加采集时间,目前生产的MRI仪均采用频率方向超范围编码技术,频率编码方向不出现卷褶伪影,因此MR图像上卷褶伪影一般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在三维MR成像序列中,由于在层面方向上也采用了相位编码,卷褶伪影也可以出现在层面方向上,表现为第一层外的组织信号卷褶到最后一层的图像中。  卷褶伪影具有以下特点:(1)由FOV小于受检部位所致,(2)常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上,

磁共振知识点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ZZQ12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