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低温冷冻疗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定义:低温冷冻疗法是应用制冷剂或低温治疗机,将热从患者患处置换出来,使该处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借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制冷剂的分类在0℃以上的低温制冷剂:含有***乙烷、***里昂114、冰水、冰块、冰沼泥(2℃)和氢化硅酸盐冷冻剂。在0~-100℃之间的低温制冷剂:含有冰盐混合物,***甲烷、二氧化碳干冰、***里昂、异丁烷、一***化甲烷、氨、氧化氮、温差电偶。在-100℃以下的低温制冷剂:含有液态空气、液态氮、液态氢、液态氧、液态一氧化碳和液态氧化亚氮等。低温冷冻对机体的影响人体对冷冻刺激的反应包括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其生物学基础是局部组织温度改变。对局部组织的影响:冷冻刺激可使局部组织温度明显下降。如将冰袋放在人体腓肠肌部位,可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22℃;皮下组织温度降低13℃;肌肉组织降低10℃左右。腹部冰敷30分钟,可使腹膜间区温度降低4-8℃左右。当组织被缓慢冷冻(温度变化为1-10℃/分)时,细胞外液首先结冰而出现冰晶,细胞外溶质逐渐发生浓缩,细胞内的水分透过细胞膜外渗,细胞脱水、皱缩,细胞内溶质浓缩,酶的浓度和活性发生改变,酸碱度也发生改变(PH值降低)。由于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的增高,原来对细胞无害的尿素以及溶解的缓冲盐类被浓缩到有害的程度,使细胞中毒死亡。快速冷冻(温度变化10-100℃/分),则细胞内外均有冰晶形成。冰晶出现在细胞浆、细胞核和染色体内,可立即使细胞死亡。此外,冷冻尚可使细胞膜的类脂质蛋白复合体变性、破坏,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由于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细胞膜破裂。温度骤降时,细胞发生的低温休克更甚于冷冻的直接作用。有时甚至未达到冷冻程度,即可使细胞遭受损伤。可出现血液滞留现象。冷冻后的复温也有破坏作用。温度复升时,由于细胞外溶质浓度的降低极为缓慢,细胞长时间处于这种高浓度电解质的细胞外溶质环境中,细胞特别易于破坏。缓慢复温时,细胞内小的冰晶聚集成大的冰晶(再结晶),引起细胞内外电解质的再次浓缩,更加促进细胞的死亡。一般组织经过冷冻后,均能恢复正常。除非冷冻深度已达到使组织不可恢复的程度。(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冷冻使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以至暂时丧失其功能。由于感觉敏感性降低或消失,故有解痉、镇痛、麻醉等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冷冻使轴突反射减弱,当温度降至6℃时,运动神经即受到抑制;降至1℃时,感觉神经也被抑制。神经干受到冷冻,如不适量,可造成损伤,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大神经干。但瞬时冷冻刺激对神经则有兴奋作用。(三)对血液循环的影响:冷冻刺激是一种强力的血管收缩因素,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微循环停止,明显减少外周血流量。并改变血管的通透性,有助于减少渗出,防止水肿。但长时间冷冻可继而引起血管的扩张反应。冷冻达一定深度时,可使血管内膜增生,致管腔狭窄,血流瘀滞以及血栓形成,局部血循环障碍,组织缺血坏死。这多发生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大血管对冷冻的抵抗力很强,在-80℃低温作用下,血管内的血液只是被暂时冻结,复温后血流再通,不致引起血管破裂。(四)对代谢的影响:冷冻可增强代谢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而降低被冷冻组织的代谢,减少其耗氧量。(五)对胃肠道的影响:腹部冷敷可反射地增强胃肠道功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对消化道的直接冷冻,效果则刚好相反。(六)对肌肉的影响:局部冷冻使神经肌肉的化学物质传递减慢,因而肌肉的收缩期、松弛期及潜

低温冷冻疗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