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6群体行为基础.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授课题目第六章群体行为基础(2学时)二、教学目的了解:群体、群体规范、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抑制作用、群体凝聚力、士气、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冲突等概念。理解:群体结构、群体决策方式、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因素、人际关系。应用: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抑制作用、群体规范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原则。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群体动态特征、团队建设、冲突管理重点:群体决策模式,影响群体工作绩效的因素,高效团队建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启发法案例分析讨论法五、,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1)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在正式群体中,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并且是指向组织目标的。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有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2)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它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任务型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它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利益型群体:大家是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友谊型群体:由于其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定而形成的。(3)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安全需要——形成力量地位需要——社会承认自尊需要——自我肯定情感需要——交流情感权力需要——权力体现实现目标的需要——(1)五阶段模型形成阶段——群体的目标、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员时,这个阶段就结实了。震荡阶段——内部冲突,领导确立规范化阶段——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执行阶段——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中止阶段——对暂时性的委员会来讲,有一个终止。(2)间断—平衡模型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以惯性运行;    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    群体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主要有如下效果:(1)小群体(一般在7人以下)比起大群体,往往凝聚力更强,更倾向于寻求一致性。(2)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度会降低。(3)大群体比小群体决策速度慢。(4)关于群体规模和绩效的关系,有研究发现,群体规模的增大与个人绩效呈负相关。另外,还有两个结论:第一,成员为奇数的群体似乎比成员为偶数的群体更受欢迎;第二,5人或7人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比更大或更小的群体都更有效率。,群体结构塑造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使得解释和预测群体内部大部分的个体行为以及群体绩效成为可能。其中,领导、角色、规范、群体构成等,都是群体结构的重要变量。正式领导——明确的正式领导角色——人们对在某个社会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待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角色的多面性(扮演多种角色);角色的同一性(表现与需求的一致);角色知觉(对期望的行为反应);角色期待(

6群体行为基础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11gw27s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