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1.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人中有15%-20%的患者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在临床上常难愈合,病程较长且易并发感染,甚至发生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截肢和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那么从西医看到底糖尿病足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就来听听专家们是怎么说的。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有以下因素:1、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溃疡因单纯缺血所形成的占糖尿病足溃疡的10%~15%。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特征是微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基底膜增厚,导致微血管狭窄或闭塞,形态改变及功能异常,造成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溃疡的发生并使已经发生的溃疡长期不愈。2、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的溃疡因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所形成的占其发生率60%~70%。(1)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保护性感觉损失,导致机体对外界刺激、压力变化的敏感性下降,皮肤出现小的创伤、反复的机械压力不易被察觉,增加了足部溃疡形成机会。(2)运动神经病变:引起肌肉萎缩,导致新的受压迫点或胼胝形成,以及行走步伐的改变,受压迫点或胼胝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易形成溃疡。(3)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的丧失引起皮肤干燥、裂隙、破裂很容易感染形成溃疡。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下肢动-静脉短路,足背静脉扩张,足部水肿引起溃疡。3、其他相关因素在周围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轻微的创伤、理化刺激都可能引起溃疡的发生而且难以愈合。常见的原因:机械性损伤:足部的异物、足趾甲、鸡眼、胼胝的不当处理;物理性损伤:由于下肢感觉的丧失或减退很容易引起烫伤(如泡脚时水温过高)、冻伤等;化学损伤:一些腐蚀性药物运用不当等。糖尿病足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发病比较缓慢,但是危害很大,是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的传统中医对糖尿病足是如何认识的?中医将糖尿病足病分为瘀血阻滞,脉络痹阻;湿热下注,热毒蕴结;精血亏损,气阴两伤三型。分别治以养阴益气,清理湿毒;清热解毒,活血化腐;健脾益肾,生肌活血之法。下面为大家具体的介绍。(1)瘀血阻滞,脉络痹阻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2)湿热下注,热毒蕴结消渴病人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病程迁

中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544455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