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2014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系统专业基础知识郑州班。在为期19天的过程中,我接受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参加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其中,林州市红旗渠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一、初识红旗渠一渠绕群山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跨省调水,引漳入林在当时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奇思妙想。这项工程不仅要经过豫晋两省的同意,还要得到国家水利电力部的批准,并且需要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尽管困难重重,林县民众仍然众志成城,多方争取,终于在1960年2月动工挖渠。万千百姓齐出动,男的学****孙占元,女的学****刘胡兰(当时挖渠劳动的口号),劈山峰、凿山洞,八人抬大石,妇孺齐上阵,十易春秋寒暑,红旗渠蜿蜒1500公里,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届时,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红旗渠引来了幸福水,有了水,一切都活了。粮食产量由通水前的亩产几十公斤增加到400多公斤,糠菜半年粮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水库连片稻禾泱泱,万年荒山披上绿装,林县大地干旱缺水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二、了解红旗渠精神动天下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谱写出了一首美妙的太行渔歌,这段火热的拓荒创业***点亮了平凡的岁月,激励着人们执着守望家园,续航梦想,书写传奇。如今的红旗渠,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她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她与伟大的***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插在太行之巅的一面精神旗帜。几十年来,红旗渠日夜不停,奔流向前,然而有些东西却注定要在历史的河流中沉淀下来,成为后人敬仰的精神丰碑。那沉淀下来的是历久弥坚,林县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根本所在,那就是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什么?它是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敢为人先,敢想敢干,破解难题的开拓创新;它是面临困境时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艰苦奋斗;它是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科学谋划的实事求是。结合当下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来认识,红旗渠精神也恰恰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辉煌典范。三、弘扬红旗渠践行中国梦林县人民以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建成红旗渠,实现了青山绿水、麦香仓丰的林县梦。奋斗永不止步,梦想从未停歇,**人心中亦有一个中国梦。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经济增长、考核评价、**数据等作出了重要指示和论述,意味着****事业迎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迫切需要红旗渠精神,需要把这股精神力量融入到****中,为中国梦贡献****力量。(一)要弘扬红旗渠儿女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安于现状就意味着接受质疑,承认失败。当前,新一届领导集体对经济指标的新期待,社会各界对**数据的高度关注,都要求我们冷静思考,科学判断,开拓思维,创新**方式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