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年工作安排,8月30日至9月1日,由县政协社会发展委牵头,组织相关界别委员一行6人就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里达镇、新华镇、谷拉乡、板仑乡等4个乡(镇),听取工作情况介绍。实地走访部分村委会和村小组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县文化局听取关于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机构设置及队伍建设情况。县文化局内设办公室、文市股、社文艺术股、综合股、财务室、档案室、打印室等7个股室,下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文山州壮剧团、文化馆、图书馆、富宁革命纪念馆、电影管理中心和13个乡(镇)文化站,代管新华书店。核定编制127人,实有人员140人,其中:局机关6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4人,文山州壮剧团42人(编外人员10人),文化馆17人,图书馆12人,富宁革命纪念馆8人,电影管理中心9人,乡(镇)文化站42人。据统计,全县共有174支民间文艺队,活动较好的有80支,这些文艺队的存在和发展,大大活跃了全县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氛围。(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平台。狠抓全省实施贫困地区、贫困县“两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建设、“兴边富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边疆“解五难”文化惠民工程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机遇,加强和完善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9月建XX县民族文化中心综合楼,并投入使用;完成全县13个乡镇15个文化站建设,实现了“乡乡都有文化站”目标;在县财政年配套3万元建设资金的保障下,文化局于2009年4月中旬开始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已建立了一个县级支中心和新华、那能、谷拉、阿用、归朝、田蓬、里达、木央、板仑等9个基层服务点,县级支中心设在民族文化中心二楼,基层服务点设在各乡镇文化站;加大基层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到2011年8月底止,已实现全县145个村委会所在地建有农家书屋的目标。每个点配送书架、桌椅,图书1000余册,音像制品100余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种养殖等方面。(三)注重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保障群众共享公共文化“产品”。始终坚持阵地活动经常化、节日活动制度化、社区活动特色化的原则,注重各种重大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树立精品意识,展示文化发展成果。截止目前,开展农村数字电影放映641场次,近7万名群众受惠;三老电影放映296场(次),;新译制民族语故事片2部,科教片2部;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29场(次),;文艺作品创作共28件,许多剧目演出后多次获奖,深受观众和评委的好评。(四)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体系。自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普查以来,每年均分阶段分类别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过20余年的“非遗”普查,县境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基本得到收集整理并妥善保护,各项认定、申报工作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县被列入县级以上非遗名录的有76项,其中:县级的有26项,州级的有38项,省级的有10项,国家级的有2项。被列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有4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州级24项,县级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0325084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