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黄家树甲一、释经题《心经》全文二百六十字,应为印度古德撮取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要而成的(注一)。要了解经文内容,首先便要明白「般若」。般若有浅深不同的意义。从浅的来说,般若即是智慧,尤指殊胜的智慧,就是使我们能够得到正觉的智慧。但从深处来说,则并非如此简单了。全套大藏经见于大正藏的有一万三千多卷,以般若为佛法的本源重心。依佛教发展,佛在世时听闻佛法悟道者,称为声闻;佛离世后,自悟因缘法而得道者,称为缘觉;后来出现的大乘行者称为菩萨;一般信佛弟子称凡夫,乃人、天众。此五者称为五乘。五乘佛法中能够通达般若者,祇佛菩萨而已。我们现在祇是知道而不是通悟般若。不过,「知」为修行的预备,除非我们不欲趣向究竟解脱、度化众生,否则一定要通达佛菩萨的般若正智。在佛住世的时候,佛弟子着重解除自身痛苦,超脱生死,趣向涅槃。但有部份弟子因为不得究竟,故起了一种执着,觉得有这个人去修行,有这个人得解脱,成阿罗汉。他们执着「有」这个观念——有生死故要解脱,有痛苦故要消除。因此他们说到无常、无我时便带有消极的味道,要厌离世间,不欲再返身世间去救度众生。追其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生起种种执着,执有为有,执苦痛为苦痛,由此祇顾自已,不理会他人。后来他们便被称为小乘人。至后代大乘菩萨出现,有感于佛教徒所起执着之坏影响,令人以为佛教是一个消极的宗教,与现实人生、社会脱节。这情况若不改善,佛教将趋没落。因此这些菩萨便追源佛陀住世的本怀,将佛陀本来的精神、第一究竟法重新披露出来,所披露的便是「般若」的义理。佛教小乘人所执为「有」的世间,就如无数绳子交织而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网。迷惘的凡夫,完全不知佛法的话,便会在网中给其前后左右缠扰,不得自在,1痛苦非常。小乘人认为此网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感觉极大痛苦,而极想逃脱出来,跳出此网。一旦得到解脱,便不肯再入此网了。当其在挣扎时,祇想到自己,没有顾念及无数在网中的其余众生。逃脱后便不肯再回头看,自己解脱自在便了。但另一种修行人,他们是看得通透的大乘菩萨,明白到此网的构造,缠扰的成因。他们看出此网为众多因缘所成,如果处理得当,它不但不会束缚自己,反有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大乘修行人便用他们的智慧与耐性,将缠缚的绳结打开,让本身不受其束缚。并且在打开绳结时,见到其牵连性很强,与左右前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明白这些关系后,便进一步去开解其他的结,逐步去救助其他被束缚的人。这个譬喻说明人生若受因缘的束缚时,就是一个很大的苦痛。但若明白这是怎样一回事的时候,便在束缚中也不觉得痛苦,就用此透悟的心智去解决问题,当下便得到解脱。龙树菩萨在《中论‧观涅槃品》有一首偈颂教示我们:「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凡夫因为受到因缘的束缚,在生死中轮转不巳;佛菩萨不受因缘法所束缚,当下便得到涅槃解脱。事实上大家都是一般的因缘,执着它便会起执着的痛苦;不执着(不受)它便不会起痛苦。很多人不明白此理,稍不如意便觉一切灰暗;明白的人当接触环境时,就能看透它,知道此乃由众多因缘所造成的法,因缘生便有,缘尽便无,法的有或无是具可变性的,是不实在的,所以不应执着。能这样如实观察世间,便会在有无两个极端中超脱出来,达致平静与和谐。这种如实的观察是靠般若正智才可达到的。若从观念上说,就是我们对于每件事物,不执着其「有」而观其「空」。观其「空」并非指它将本来有的硬说之为无,如果这样,就成为「断灭空」了。佛教并非认为事物是「无」,而说之为「空」。事实上,虽说「空」仍承认事物是有的,不过它并非如一般凡夫所说与「无」相对的「有」,而是因缘的有。因缘有就不是绝对无,亦非绝对有。这是透过般若对事物存在的正确看法。2凡夫对有无的看法是见其存在便说其有,见其不存在便说其无。佛法所说的观空则指出:有祇是暂时的有,表面现象有其形相可以观察,但其性质则随时变化。此有并非实际永恒存在的,故佛法指出事物是随时变化的有,随时会灭的有,故谓之「因缘有」。因缘有的意思是说,事物由众多因素造成,即佛教说的众缘和合,不能自己生起自己,或单由一位神祇创造。缘变,它也随之而变;缘灭,它也随之而灭。所以,事物本身并非有一实在不变的主体,它是缘聚而生、缘散而灭的。因此,它的存在就非绝对有,它的坏灭就非绝对无了。当其消失时,佛法则说之为「因缘无」。事物本身无所谓有与无,由因缘的和合假说为有,由因缘的离散假说为无。故它存在时我们不应执着为实有,当它消失时我们也不能说它为实无。有与无是相待而存在的,根本没有一个「有」,又何来一个「无」呢!凡夫与佛菩萨的分别就在于遇到相对事物的时候,凡夫会认为这是真实,加以执着。佛菩萨则称此为世俗谛。在此之上,佛法更有所谓第一义谛。佛菩萨看到相对的存在,不会像俗人那样执以为实,那样执苦为苦、执乐为乐。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明白了而不去执着它,如实的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