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全的中医诊疗方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0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内一科 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2胸痹(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6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10内二科 15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6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21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26外科 30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31精癃(前列腺增生)中医诊疗方案 34石淋(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37骨一科 41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42股骨干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49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57骨二科 64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6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68腰腿痛(腰椎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 71骨三科 74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5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9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82妇产科 85崩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 86异位妊娠中医诊疗方案 89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93内一科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内一科)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有多种,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这、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本病常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晕感等,亦可无症状。我国中医药学的古典著作中,类似心律失常证候的描述很多,散见于“心悸”、“怔仲”、“眩晕”、“晕厥”、“虚劳”以及有关脉律失常(数、疾、迟、缓、促、涩、结、代以各种怪脉)等病篇中。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2)心电图特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气阴两虚证证候: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悸方药:生脉散加味。生晒参、麦门冬、五味子、黄精、百合、天门冬、生地、茯神、远志、石莒蒲、龙齿(先煎)、炙甘草。中成药:人参五味子口服液、生脉片、稳心颗粒等。中药针剂:生脉针、参脉针。2、心脾两虚证证候: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神、远志、木香、炒枣仁、石菖蒲、浮小麦、炙甘草。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归脾丸、补心气口服液。中药针剂:黄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3、阴阳两虚证证候: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治法:滋阴补血,通阳复脉。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阿胶(烊化)、桂枝、当归、黄芪、元胡、甘松、炒枣仁。中成药:人参五味子口服液。中药针剂: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4、痰瘀互阻证证候: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治法:化痰泄浊,活血化瘀。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生地、川芎、当归、赤芍、瓜蒌、元胡、甘松、苍术。中成药:冠心丹参片、田七胶囊。中药针剂:冠心宁针、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5、气滞血瘀证证候: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目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法:活血祛瘀,理气通脉。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当归、生地、牛膝、桔梗、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枳壳、酸枣仁、鸡血藤、丹参。中成药:稳心颗粒。中药针剂:冠心宁针、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6、痰火扰心证证候: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定悸。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丹皮、郁金、远志、石菖蒲、焦山楂、全瓜蒌、胆南星。(二)针灸治疗1、体针疗法主穴:内关、神门、心俞、膻中、厥阴俞,每次选用2~3个穴位。配穴:气虚加脾俞、足三里、气海;阴

齐全的中医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nt86
  • 文件大小265 KB
  • 时间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