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先生虽读万卷书,一字不堪疗饥腹”.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先生虽读万卷书,一字不堪疗饥腹”“先生虽读万卷书,一字不堪疗饥腹”现在的年轻一代,恐怕对塾师是很陌生的了。虽说余生也晚,入籍地球是民国二十六年,其时国民小学已相当普及,但在穷乡僻壤,家塾、私塾仍然为数不少。尤忆儿时见村民用红纸写上五个大字,供在正屋中,问是何字,答曰“天地君亲师。”又问“君亲师”何义,一老者告我:师即私塾先生。可见在田夫野老心目中,塾师的形象是崇高的。不才所居村中,刚好有位塾师,留着长须,不苟言笑,与村民往来极少,兼之他又是寒族的族长,人们对他都颇敬畏,因此童年时非常淘气的我,却从来不敢走进他家因并不富裕而开在土墙上的大门,更不用说去参观其给门徒授课之所在了。有时,我坐在小河边出神,想像伟大的孔夫子的圣颜,也许就与这位塾师并兼任族长的老人家的模样差不多。今日临窗握管凝思,不禁为童年时幼稚的想像,哑然失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在童年时所感知的塾师,实在也是古今塾师的缩影;稽诸史籍,从宋朝直至近代,塾师不仅一脉相承,待遇、地位、授课内容、门徒状况等,大体上倒真是差不多。因陋就简的教学环境私塾、家塾,是有区别的。简言之,弟子从塾,是为私塾,而师从子弟,则当为家塾。显然,若非权贵与富室,是不可能设家塾的。因此,家塾为数甚少,《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两位多愁善感的千金小姐,因都出身官宦人家,才得以在家塾中上学。而广大的百姓子弟,都是在私塾中受教育的。多数私塾都很简陋,乡间最差的私塾,我们从“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的诗句中,不难想见其寒碜状。教学环境如此窘迫,教学对象又如何呢,一般说来,儿童均较顽皮,以至时下口语中,仍有“学生、猴子、羊;家有三担粮,不教猢狲王”的说法。此说由来已久,明朝即已流行“我若有道路,不做猢狲王”语,而据郎瑛老先生考证,此“本秦桧之诗也。秦盖微时为童子师,仰束脩自给,故有‘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七修类稿》卷上,辩证类上)明末杭州人周楫编的《西湖二集》卷三,描写有位叫甄龙友的塾师,某日“写了一张红纸,贴于门首道:‘某日开学,经蒙俱授。’过了数日,果然招集得一群村学童,纷纷而来,但见‘一群村学生,长长短短,有如傀儡之形;数个顽皮子,吱吱哇哇,都似蛤蟆之叫。打的打,跪的跪,哭啼啼,一般阎王拷小鬼。走的走,来的来,乱嚷嚷,六个恶贼闹弥陀。(按:一种游戏名称。)吃饭迟延,假说爹娘叫我做事;出恭频数,都云肚腹近日有灾。若得重阳,采两朵黄花供师母;如逢寒食,偷几个团子(按:用糯米粉做的食品)奉先生。”这将乡间私塾学生的顽皮而富有人情味,真是刻画得活龙活现。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私塾是没有纪律、放任自流的。不少塾师,均很威严,教鞭与戎尺,对捣蛋鬼并不留情,尤其是戎尺在那些顽童手心开花的结果,对多数学一是具有镇慑作用的。因此,直到近代,四川、江苏把儿童入塾进学叫“穿牛鼻子”、“收骨头”,这是不难理解的。故明人剧本《双鱼记》描写私塾学生唱“光光乍”曲子谓:“早晚嘴喳喳,读得眼睛花,今日先生出去耍,大家唱着光光乍。”(明?词隐先生编著:《南词新谱》卷一)你看,先生一走,学生如脱枷锁,是何等欢娱。不过,平心而论,要当好塾师,教好学生,殊非易事。明代嘉、万间著名作家朱载堉写的《醒世词》中,有首《教学难》谓:“教学难,教学难,好将道义惹仇嫌。出入由人管,饥寒谁可怜。打

“先生虽读万卷书,一字不堪疗饥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