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傅文兆叙.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傅文兆叙:象山先生之学,得之于孟子求放心,先生立其大……然去圣益远,论人于千百载之下,求其如先生人品之高,心学之正,亦不可多得。(陆九渊集·傅文兆叙·554页)而作为一个学术名词的儒家“心学”,最早见于南宋湖湘派胡宏所撰《知言》中。自宋至明,儒家“心学”兼有数义:道统心传之学,此与释道之道统相对抗;用心而学,此与汉唐训诂、辞章之学相对立;论心治心之学,此为新儒学的功夫论。从外延来看,阳明学兴起之前,“心学”主要是指以濂洛关闽为代表的新儒学,特别是指程朱一派的学术传统,当然,偶尔也用来指称陆九渊一派的学术。“心学”作为学派专名指称阳明之学,始于明嘉靖年间,至万历后渐趋定型。阳明之世,学界已连言陆王,而将陆王统称为心学者,似始于清初理学家汤斌。近代以来,以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划分程朱、陆王,“心学”由侧重于道统心传的道统论名词渐向本体论名词转化。(冯国栋:道统、功夫与学派之间---“心学”义再研·《哲学研究》2013年7期)然则,儒家人物中何人最早用了“心学”一词?今日所知最早将“心学”作为学术名词提出的儒家人物,当属湖湘派之胡宏(公元1102—1161年)。胡氏《知言》云:生本无可好,人之所以好生者,以欲也;死本无可恶,人之所以恶死者,亦以欲也。生求称其欲,死惧失其欲,憧憧天地之间,莫不以欲为事,而心学不传矣。(《胡宏集》,第18页》胡氏之意盖谓:人之所以好生恶死者,并非生死本身之有好坏,乃在于人欲之有好恶,生称其欲故好之,死失其欲故恶之。以人欲为判断得失之标准,故“心学”不传。然则胡氏之“心学”究竟指何而言?胡氏尝曰:“仁,人心也。心一也,而有欲心焉,有道心焉。不察乎道而****于欲,则情放而不制,背理伤义,秉彝仆灭。”(同上,第83页)“天命为性,人性为心,不行己之欲,不用己之智,而循天之理,所以求尽其心也”。(同上,第4页)可知胡氏将人心分为欲心、道心,人沉溺于欲心,任情而不制,则失道心。反之,若不用己智,不行己欲,循天理而求,则可得道心。此似即为胡氏之“心学”义。胡氏又将道统与心相联系,其《与张敬夫》云:“尧授舜,舜授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微,言微妙也;危,言无常也。故孔圣自十五志于学,积十五年工夫,然后敢以自许。自是而后每积十年工夫而一进,末至从心所欲不逾,方才纯是道心,与天无二。”(同上,第132-133页)由此可知,在南宋初年,胡氏已开始发挥《尚书·大禹谟》中道心、人心的学说,并将克制私欲、循天理而行之学称为“心学”。南宋初年,“心学”一词已在文人著述中频繁出现。如王之望(公元1102—1170年)《贺黄给事中启》称黄氏“粹然心学,穷六籍之渊源;允矣躬行,作诸儒之标的”(《汉滨集》卷十二)。李石(公元1108—?年)论《诗经》则曰:“孔子、子夏之所删序,圣贤之心学,其备矣乎!”(《方舟集》卷二十二)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次韵曾尉易任青田留别》称赞曾汪“心学尽传隋董薛,词章高压汉卿云”(《梅溪集》前集卷二)。周必大(公元1126—1204年)作于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的《宣州解试策问》:“恭惟主上缉熙光明,既得孔孟之心学,崇儒游艺,复取二书而肆笔焉。”(《文忠集》卷十二)由所引可知,在南宋绍兴年间,“心学”一词已广泛流行于士林,而其义多与儒家六经,孔、孟、王通等儒家圣贤有关。如上文所考,“心学”的内涵实包括道统心

傅文兆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