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农业政策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中国农业政策农业是一门弱质产业。农业的生产经营周期一般很长,农业的收成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要素,所以农业经营既面临着难以预测的自然风险,又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农业科技进步缓慢、农业生产中要素的投入的数量受到限制等原因,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一般要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有必要关注农业,积极的探索新的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中国农业政策发展历程:农业政策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基础上产生,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我们党长期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我国的农业政策从改革开放之后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构建基本经营制度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1978—1984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创新农村经济组织,重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改革开放以前旧的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民完全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实行工分分配的制度安排使得劳动者只注重劳动数量而不注重劳动的质量。这使得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一环,农民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自发地开始进行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承包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于是中央在198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在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在农业领域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为了解决旧体制废除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又从政策上引导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3年底,全国农村基本实行了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中央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期一般在以上。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动摇和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基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立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再造了农村经济的微观经营主体,克服了原来制度的低效率,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在这一阶段,农业政策主要是围绕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来展开的,政策调整的目标是为了变革现有的农村经济体制,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央出台了以土地政策和农户的经营政策为核心的多项具体政策,这些政策对当时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代表了农民的利益。(二)引入市场机制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1985—。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我国农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已经发生了改变。农业政策的重点也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国家加大力度调整农产品的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引入了市场机制。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农产品的供给长期不足,为了保障城镇居民的食品供应,我国实行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不断提升,农产品的供给压力大大降低,这为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创造了条件。于是我国加快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于是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2]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国家开始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产业活动和发展乡镇企业。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和发展,市

中国农业政策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