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谈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问题探讨与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谈谈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问题探讨与研究.doc谈谈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问题谈谈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问题作者马雨法作为“朝阳产业”的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是迅猛的。据屮国互联网络信息屮心的统计数据:截止2002年1231U,屮国网民数5910万,上网电脑2083/j台,)]①。为适应数字技术下网络环境对著作权的挑战,我国己先后出台了若干法律规范、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包括2001年10月27丨I修正的《屮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务院2002年1月1丨I修正后施行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22通过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5LI施行的《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在各H的适用领域内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于口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而言,我国现有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网络服务商TSP的责任确定、网页著作权保护、超链接行为的侵权认定、网络道徳建设等规定不明确,或需进一步明确的地方。木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探讨。一、刖吕1999年,王蒙等六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侵犯具著作权案,北京瑞徳公司诉东方信息公司网上主页著作权纠纷,新浪诉搜狐抄袭与剽窃案,2002年屮国音爪著作权协会诉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侵犯《血染的风采》著作权案,,形形色色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纠纷给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提出了诸多新的课题。我们知道,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具有“专有性”和“地域性”等特点,而网络文化的精神就是自由与开放,两者无疑是冲突的。那么,如何才能使知识产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他的社会功能,即在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利和商业冋报的前提下,社会公众能最广泛地使用人类的智力成果,实现最大可能的资源财富,而不是无尽的权利纠纷呢?对此,国际上通说的观念为利益平衡原则。利益平衡一向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核心原则。人类创设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其忖的一方瓯,是为了鼓励人们进行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大力开发并向社会捉供智力成果,丰富社会资源,因此,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明确赋予了智力成果的创造者在一定时间和一定限度内对其所创造的智力成果的垄断权。另一方面,为了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血进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还规定了智力成果应该得到尽可能广泛的传播和使用,如:为此创设了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制度,这也正是强调智力成果的社会共享性的需要。正如WTO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屮指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在于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的转让和技术的传播,以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福利的方式去促进技术知识的生产者与使用者互利,并促进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因此,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屮应该在考虑如何有效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利的同时,有效的兼顾社会的公众利益,即:有效地控制知识产权权利人对H己权利的滥用,此制度又称Z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制度。利益的平衡是需要法律保障的。我国目前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律保护主要有四个渊源。一是WTO规则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二是2001年10月27口修正的《屮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后的《著作权法》第十条Z(十二)明确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三是国务院2002年1月1口施行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四是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22LI通过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2002年10月15口施行的《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这些法律渊源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上过去和现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个法律体系表面上相对完善,但一些具体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审理时在适用法律上仍然行时捉襟见肘。而且已经被披露并被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侵权案件,其被告主体部是较具规模的纟H•织实体。实际生活屮,还有无数被侵权人根木就无法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了也无可奈何的依托网络新技术的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都在重复进行着。如笔者就曾使用在某不知名网站上免费下载的最新版*RealPWy观看好莱坞同步大片。所以,己经披嘉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实为网络侵权冰山Z—角。究其原因,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现有法律规范在体例、内容等方血的不足,以及网络道徳建设的慣乏也是重要的因索。二、问题1>在现实生活屮发生网络侵权案屮,其真接侵权主体往往是大量的个人用户。而通常由于网络用户,留下的通讯地址、电子邮件地址,共至姓名、单位,均属虚构,即使真实,也不一定就是侵权人,因为上网需要帐号,而帐

谈谈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保护问题探讨与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20-02-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