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林毅夫:学问之道.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林毅夫:学问之道朱青生老师,各位同学,很高兴能来元培班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我对做学问的一点心得。元培班是北大在新世纪的一个重要实验,北大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学术中心,应该走在时代的前边,开时代的新风,这也包括教育改革上的新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教育受前苏联传统模式的影响较大。高中时就分文、理科,考高考时不仅分系,而且还细分到专业。那样的教育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在1949年建国时,我国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经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很少,要把我国快速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在各行各业上所需的专业人才又非常多。所以,当时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迅速培养一批一毕业就马上能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的学生。所以,在那时大学招生的数目按造未来建设项目、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来确定,在大学时尽量多学一些在工作岗位上马上用得上的知识、技能,毕业以后按照计划分配,一个人一生的角色变化不会很大。经过1978年底以来的这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不同,我们未来将要面临的是一个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快速变化,全球化的速度与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每个人的就业要求不固定,可能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也可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作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工作,在同一个产业里也必须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所以,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不断学****的能力,而不是某一具体工作岗位上的专业技能。北大设立元培班的目的就是给各位一个宽广、深厚的基础,在快速的市场经济变化中,有不断吸收新知识,适应不断变动的工作需要的能力。开办一年多来,元培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今年元培班的新同学成绩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在段老师、朱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希望这个新的试验取得的经验可以用来推动北大的教学改革,将来成为全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模式。作为北大的老师,我感到很荣幸,能够成为元培班的导师,参与元培班的试验。今天朱老师要我和大家见个面,交流点思想。我想了一下,谈什么才好。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指教授专业知识,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物理、化学等等,“解惑”回答学生的疑问。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对专业知识的疑问,有各个科系专门的课程和负责的老师,不是元培班导师的主要责任。所以,今天我想主要和各位谈谈《师说》中所提的传“道”。道是什么呢?道是指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目标、准则及方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各有侧重点,但是,根据我自己的体验,其背后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作为元培班的导师,最自然地是从做学问之道开始讲起。学问究竟怎么学?怎么问?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字面的意思是“如果只学****不思考就会很迷茫,而只思考不学****就会很疑惑”。孔子40而不惑,50知天命,我今年50岁,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经过在北大的学****及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才慢慢地对这句话里的两个“学”和两个“思”的内涵有所理解。《中庸》里主张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对《为政篇》里这几个字的最好的注脚。“学而不思则罔,”这个“学”字指的是学****现有的各种理论。“学”应该做到“博学”。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同一个现象,从不懂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理论,解释同一现象的各种理论

林毅夫:学问之道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