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元代建筑风格的思考.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元代建筑风格的思考————————————————————————————————作者:————————————————————————————————日期: 对元代建筑风格的思考公元1271年,蒙古贵族忽必烈建立元朝进而统一中国,形成了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局面。元朝建立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其间也建造了大量宏伟的城市、宫室以及佛寺,在建筑营造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派生出一些新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比如大额式构架以大额承担梁架,在大额下进行减柱和移柱;运用斜梁及挑斡等结构方法以及,普遍使用原材或弯料,很少加工,因而出现粗犷原始的风格等特点。而本文就准备通过分析元代建筑实例来解释这种建筑风格,并结合历史背景来粗浅分析一下这种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一、对元代建筑实例的分析: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为例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是元代佛教建筑的重要遗迹,分上、下两寺。下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元代修建的。下寺正殿重建于1309年,它的梁架有两个很大的特点。广胜寺下寺正殿平面图(减柱与移柱造)殿内使用减柱和移柱法,柱子分隔的间数少于上部梁架的间数,所以梁架不直接放在柱上,而是在内柱上置横向的大内额以承梁架。殿前部为了增加活动空间,双减去了两侧的两根柱子,,负担了上面两排梁架。广胜寺下寺正殿梢间剖面图第二、使用斜梁,斜梁的下端置于斗栱上,而上端搁于大内额上,其上置檩,节省了一条大梁。通过上面的两个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元代的建筑相比唐宋建筑在结构上更加大胆灵活。总的来说,这种大胆运用减柱、移柱法和圆木、弯梁,富含任意自由奔放的性格,经常认为是元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来被描述,但由于木料本身的性质所限,加之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减柱、移柱往往是失败的,后来不得不用额外的柱加固,,在后来不得不在下面添加支柱。对于这种建筑特点的成因,我在后文会继续分析。除了这样的大额减柱法和弯曲梁栿的特点,元代还有一些其它的建筑特点,也体现了元代建筑不修边幅的特点,如:(1)在用材方面,元代建筑中已开始出现斗拱尺度大幅减少的趋势,,同等规模的建筑用材取值较宋制大概下降了三个等级。(2)在大木构架方面,元代尤其是中期以后,殿阁多使用厅堂式做法,这种厅堂做法相比殿阁做法要简单的多,省工省料,但是这种做法在宋代是不符合规制的。在这里我就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了。二、元代“大额式和不修边幅”建筑特点形成原因初探蒙古族长期处于游牧社会,善骑射、崇尚武功,但经济、文化落后。元朝的统一是靠蒙古族残酷的暴力手段实现的,蒙古军空前规模的掠夺和屠杀曾使各被统治民族遭到巨大灾难,特别是其进入中原的初期,处于奴隶制阶段的草原民族铁骑所至之处,人口锐减,使中原和原南宋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乱使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手工业也畸形发展。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法”之后,手工业和生产力才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原和江南沿海若干城市才进步繁荣起来,社会生产才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元初的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倒退,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元朝的统治者想要兴修大规模的建筑,面对的困难和

对元代建筑风格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805
  • 文件大小213 KB
  • 时间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