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加强L型细菌的感染防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强L型细菌的感染防治陕西省千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蒲会强(主管检验师)邮编:L型细菌、即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因其首先由李斯特(Lister)研究院发现,故取其第一个字母而称之[1]。细菌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丧失细胞壁成为L型细菌。L型细菌的发现,为临床有明显感染病灶而常规培养方法找不到病原微生物的病例及慢性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病例提供了新的诊断及治疗依据。近几年由于人们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造成L型细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变形后的细菌其形态、培养特性均发生了改变,以致查不出病原使许多病人贻误诊治。所以,加强对L型细菌的认识,对临床诊治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L型细菌的形成原因L型细菌的形成与细菌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人工诱导作用有关。人工诱导使细菌变成L型的因素较多。有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酶类如溶菌酶、酯酶等;机体的一些免疫因素,如抗体、补体、吞噬细胞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肾髓质的高渗、尿液中的高浓度尿素等;化学因素,如去氧胆酸盐,化学消毒剂等;其中用药剂量、疗程不足或用药不当是细菌转为L型的重要原因。与临床有关的人工诱导形成L型细菌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效浓度不够,疗程不足,造成细菌未被杀死,部分细菌虽细胞壁无法合成,但菌体顽强的生存下来,成为L型细菌。2、抗生素联合应用不合理,未产生协同作用而产生了拮抗作用。如杀菌的青霉素与抑菌的四环素、红霉素类合用,使抗生素抗菌能力下降,有效浓度不足,从而使L型细菌的形成成为可能。3、人工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不足、消毒剂浓度不足。在不利条件下,细菌转变成L型细菌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1、宿主机体有时由于代谢原因(酸中毒)厌氧条件(深部感染),细菌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L型细菌的形成。2、肾髓质的高渗使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成为L型细菌。机体的免疫因素:由于宿主抗体免疫力低下,宿主机体抗感染免疫系统的不完全吞噬作用及宿主机体体液中各种抗感染免疫物质如溶菌酶乙型溶素对细菌的不完全作用。2、检测方法细菌变为L型细菌后,其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对药物敏感性与原菌相比均发生了改变。由于L型细菌细胞壁缺失,对外界抵抗力降低,,普通培养基含琼脂2%-3%,%相对于L型细菌柔软的躯体难于附着生长。即使生长由于低渗原因(相对于L型细菌)易造成L型细菌菌体肿胀,裂解致死。L型细菌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20%的培养基中培养[1]。+高渗(NaCL3%-6%)低琼脂(%-%)富含血清(20%)。10%-20%蔗糖或7%聚乙烯吡咯***等稳定剂以提高渗透压,如为商品供应干粉培养基,可采用干粉培养基+NaCL(2%-5%)+稳定剂+血清20%。适当稀释(%-%)亦可。同理也可制备L型液体培养基。,于5%-10%CO2环境37℃培养,由于生长缓慢,故培养过程中应仔细、耐心防止污染,一般生长2-7天后,形成中间较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小菌落[1]。L型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呈疏松的絮状颗粒,沉于管底,培养液则澄清。

加强L型细菌的感染防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