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pdf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财经与金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何孟初/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失真,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代理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T-&~畸形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本文将从理论上探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动机的影响。针对我国盈余管理的特殊性,从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外部治理结构和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方面提出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盈余管理;解决对策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由于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有企业外部融资, 因此,规则往往偏向于国有企业以及与中央和地方政府有着紧密联系的企业。并且大多数上市公司是从大型国有企业拆分而来,他们往往与母公司分享人力资源、资本和资产。中国股票市场上市的权力由中央政府严格控制着,在这种约束下,争夺IPO的竞争非常激烈。此外,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据了7O%,最大股东(80%为政府)控制了48%的上市公司股份,小股东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二、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被定义为为保护投资者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一套机制, 它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内在的机制包括分散的所有权结构、独立的董事会、正式的董事会程序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等等;外在的治理机制则包括存在活跃的外在接管市场、保护股东的法律措施以及完善的资本市场等等。集中地所有权结构、管理层控制的董事会以及缺乏有效的外部控制市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较差的根源。公司治理结构是针对控股股东与小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代理问题而提出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通常是地方和中央政府,而不是股东来任命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结果导致管理层常常采取取悦于最大股东的行为,而很少考虑小股东的利益。并且控股股东很少在重要的问题上受到其他股东的挑战。三、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控股股东为了谋取自身私有利益牺牲中小股东的权益而将公司资源转移,这被国内外学者称之为“隧道行为”例如上市公司联结在一系列为最大股东谋取利益的关联交易中,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看最是圈钱工具,他们可以任意从中获得资金。因此,这种“隧道行为”被认为是引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推手。上市资格对于控股股东具有特别的价值,即通过二次发行和配股,上市公司可以吸收中国日益增长的资本。为了具备这种资格, 上市公司必须满足监管机构的一些要求。比如,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保持至少6%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三年的平均ROE不得少于10%。但是,要做到这项要求并非易事。而事实是有不少上市公司努力达到了这些要求。公共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将此归因于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盈余操纵。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和租金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证监会规定公开上市的公司如果在连续两个跨级年度报告出净亏损,它将会被化为ST,如果未能在之后的一年内扭亏为盈,则会被化为 PT,即暂停上市,可能会被摘牌除名。这对于控股股东和其他内部人来说丧失了进一步寻租的机会。这对于每一个上市公司来说都会采取措施竭力避免的。避免被划为sT或PT为上市公司提出了另一个盈余管理的激励:要报告出盈利。而盈余管理的程度则由一系列公司治理的因素所决定。首先, 股权集中度是重要指标。控股股东侵犯小股东的能力与他们控制公司的程度直接相关。显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tao0a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