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总义.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5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观总义 1 中观总义益西彭措堪布讲授中观源流佛涅槃后, 龙树菩萨出世, 以自力撰造中观理聚论,抉择佛陀第二转无相法轮的密意, 从此开创了甚深中观见派。随后, 有圣天菩萨撰著《中观四百论》,开显中论的修行次第。再往后, 秉持龙树传承的佛护论师创中观应成派, 清辨论师创中观自续派, 自续派的传持者有智藏、静命、莲花戒, 及其追随者的诸多印藏智者成就者, 应成派的秉持者有月称、寂天、阿底峡等,及雪域藏地出世的诸多智者成就者, 依靠这些智者成就者所抉择的宗轨, 中观的二种传承直到如今都没有中断讲闻, 继续安中观总义 2 住于世。在藏地, 中观自续派的宗轨, 前弘期主要依靠静命菩萨的言教开显;后弘期,自鄂·勒巴协绕、鄂· 洛丹协绕, 至宗喀巴大师父子期间, 曾得以广泛弘扬。其后数百年间, 讲闻未见兴盛。近代,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造《中观庄严论释· 文殊上师欢喜教言》, 和盘托出自续派宗义, 从此宁玛派的众多寺院对这部论的讲闻持续不断。中观应成派的弘扬, 后来有日称大译师翻译了月称菩萨所造的《中论释· 显句论》、《四百论广释》、《入中论》偈颂和自释, 并且通过讲闻加以抉择。由此, 在藏地逐渐盛行应成派的观点,至今仍然持续不衰。中观分类总的来说,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中观进行分类,此处略说五类: 一、由分别解释第二转法轮和第三转法轮中观总义 3 的密意,分为自空中观与他空中观。二、由是否承认胜义光明和名言唯识,分为内的细中观与外的粗中观。三、由对胜义空性是否秉持某一方的宗派,分为根本中观与随持中观。四、由名言谛分别承许经部行、瑜伽行及世间共称行, 分为经部行中观、瑜伽行中观和世间共称行中观。五、由是否着重抉择真实胜义, 分为自续派中观与应成派中观。一、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所谓自空中观, 即是把轮涅所摄的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边的显宗大乘宗派, 其中, 就法界无生的方面抉择, 称为自空中观。如《理聚论》。最初, 修****自空中观极为关键, 因为断除轮回根本的实执, 完全依赖自空中观见。而且, 如果对自空中观没有把握住要点, 再说哪种心中观总义 4 性光明之类的美妙名称,也只是名称动听而已。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中明示:“凡是承许无变之法界为成佛种性, 首先需要认识所谓的法界是于何施设之基——真胜义二谛大双运极为不住的中观义。”《他空承许狮吼论》中说:“如果想抉择他空宗, 首先应当依随怙主龙树的论典, 须要抉择万法无自性, 倘若对此不了知, 则不能抉择世俗自体空、胜义以他而空的妙理。因此, 最初应当抉择离戏各别自证之义。”所谓他空中观, 即是把轮涅所摄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边的显宗大乘宗派, 就无为光明显现分的侧面抉择, 由此成为连结显密之津梁的中观, 称为他空中观。如《宝性论》《法界赞》等,均为他空中观的重要论典。《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中说:“如是无为法光明之法界,无有迷乱染污而自性清净, 无迷乱本性自相与自成之力等果法功德, 无离而住,如同日轮与光明一般。”中观总义 5 虽然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仅仅是西藏论师安立的名称, 印度未曾出现如是命名, 然而, 二种中观的所诠义,实为印度佛教所本有,因为二者本是第二转法轮及第三转法轮中显示了义如来藏诸契经的所诠义,也是龙树菩萨《理聚论》及《赞聚论》的所诠义。如前论说:“如是究竟法身智慧,乃为遍一切有寂、平等性、无为法、无变胜义之自性, 以了义经部及究竟观察之正理均可成立。”因此, 所谓“他空中观为觉囊派闭门造车的产物”的说法, 并没有真实的根据。(“他空中观”的名称, 有些论典说是从觉囊派遍知多洛瓦开始安立的。) 按自宗宁玛派的观点,自空中观本与他空中观圆融无违,如堪布根霍《定解宝灯论注释》中所说:“自空他空互相诤议大, 若堕现空之边则有过, 现空不违双运宗派胜,持此岂非已胜一切宗。”二、内外中观中观总义 6 这一分类源自清辨论师的《中观宝灯论》。其体性如下: 二者均是将轮涅万法抉择为离一切边的显宗大乘宗派,其中,胜义承许唯是空性,名言按声闻宗承许外境义,称为粗的外中观;承许胜义心的自性光明及名言唯识的宗派, 称为细的内中观。《中观宝灯论》中说:“世俗谛依声闻宗承许者, 为粗的外中观; 安立其为唯识, 称为细的内中观。”又说:“今当宣说微细瑜伽,此为微细的意义如何呢?诸法唯一以自心幻化中出生而显现,并如梦般幻化的唯识。进而, 此种幻化唯识, 超离三世, 无诸形色而自性清净光明,无有显现之故,当知诸法为幻化唯识。”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乘庄严经论释》中说:“名称普闻古印度圣境的大智阿阇黎清辨论师, 也曾在其统摄一切中观关要的《中观宝灯论》中说道:瑜伽行中观为细的内中观;承中观总义 7 许外境的中观为粗的外中观。该论明显言及: 以实修时中观瑜伽行殊胜的缘故, 就连具德月称实修时也按如是而承许。”内外二种中观的

中观总义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uandao168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