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6 内照射防护-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辐射防护方法王德忠教授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照射的防护?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的分布?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的排出?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特点?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内照射放射损伤?内照射损伤临床特点?内照射损伤诊断?内照射损伤救治内照射的防护?内照射:存在于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照射。?内照射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射线本身对人体的作用,还在于放射性物质与人体的化学作用显出毒性。所以,要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内照射防护就是防止放射性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使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的摄入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或容许限值以下, 以保障人体不受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一、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特点?内照射特点是人员即使脱离辐射场与环境,但已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发出的辐射仍然会造成对人体的辐射。核素入体后,直到全部衰变或全部排出体外为止,对机体是持续性照射。内照射危害较大的射线,是α、β射线。因为损伤大小取决于电离密度,所以α>β>γ。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 ?、能量、半衰期; ?(摄入量, Bq ); ?,毒性大小; ?; 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采取各种措施,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使摄入量减少到容许水平以下至尽可能低的水平。?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概括的说就是隔离与稀释两种方法。三、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一)经消化道进入?放射性核素可经过污染的手、或饮用被污染的水、食物、药品等, 也可通过食物链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放射性核素吸收率最高的是碱族元素(钠、钾、铯)和某些非金属元素(碘、碲),可达 90%以上;其次是碱土族元素(锶、钡) 为 10 %~ 40 %;镧系和锕系元素的吸收率最低,约为 %~ %。?工作人员有时用口接触被放射性污染的器具、物品,或环境受到放射性污染,通过食物、饮用水等导致居民和工作人员长时间摄入放射性物质。胃肠道对核素的吸收率主要取决于化学性质,硷族和卤族元素极易溶雨水,吸收率较高。(二)经呼吸道进入?放射性核素可以气态、气溶胶或微小粉尘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气态放射性核素(氡、氙、氚)易经呼吸道粘膜或透过肺泡被吸收入血。粉尘或气溶胶态的放射性核素在呼吸道内的吸收决定于粒径大小及化合物性质。一般粒径愈大,附着在上呼吸道粘膜上愈多,进入肺泡内愈少,吸收率低。难溶性化合物在肺内溶解度很低,多被吞噬;而可溶性化合物则易被肺泡吸收入血。?粒径大于 1μ m 者,大部分被阻滞在鼻咽部、气管和支气管内;粒径在 ~ 1μ m 的落下灰危害最大,大部分沉积在肺部(包括细支气管、肺胞管、肺泡、肺泡囊)。部分吸收入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滞留在肺内成为放射灶。?沉积在鼻咽部,气管和支气管的放射性灰尘大部分通过咳痰排出体外或吞入胃内, 仅少部分吸收入血。( 三)经伤口和皮肤粘膜进入?当皮肤创伤时,放射性物质通过伤口进入,吸收率较高。伤口和皮肤粘膜沾染放射性核素后,若不及时洗消,放射性核素将通过伤口和皮肤粘膜的渗透、吸收进入体内。(四)某些放射性物质,例如氧化氚或和碘的化合物甚至可以通过完好的皮肤进入体内。四、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的分布?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后,以两种方式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一种是参与体内稳定性核素的代谢过程,如放射性钠和碘参与体内稳定性 23 Na 和 127I 的代谢;另一种是参与同族元素的代谢过程,如放射性核素 90 Sr和 137 Cs分别参与钙和钾的代谢过程。根据其在组织和器官中的代谢特点,可分为均匀性分布和选择性分布。(一)均匀性分布?某些放射性核素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如 14C、 24 Na 、 40K、 3H等。(二)选择性分布?某些放射性核素选择性地蓄积于某些组织、器官中。例如放射性碘大部分蓄积于甲状腺,碱土族元素 89 Sr、 90 Sr、 45 Ca 等主要蓄积于骨骼。镧系元素 140 La 、 144 Ce 、 147 Pm 等主要蓄积于肝脏。 106 Ru 、 129 Te 、 106 Rh 等主要蓄积于肾脏中。

16 内照射防护-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