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的启蒙意蕴探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启蒙意蕴剖析一、中国传统教育启蒙中国经典古籍《周易》里面第四卦就是“蒙卦”,“蒙卦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把它用在教育方面,现在小孩初入学是进托儿所,进幼稚园,以前则叫作‘启蒙’,也叫‘发蒙’,小孩读书地方叫‘蒙馆’,就是由此来。”(1)但在中国经典古籍里,“启发”是连用,而没有“启蒙”这个词。所谓“启”,就是开意思,是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蒙”是出自《周易》“蒙卦”,意味着暗昧、不明、混沌状态,是指天地万物初始,蒙蒙茸茸模糊状态。直到后世,17、18世纪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传入中国,“启蒙”作为一个新词汇,才渐渐融入汉语词汇体系之中。在“蒙”状态下,其实是潜存着幼稚无知危机,但同时也孕育着无限生机。那么对处于此时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教育时机。因其无知,才需要启蒙;因其有待开发,才有启蒙潜力。“蒙亨,以亨行时中也。”所谓亨者,畅也,通也,也就是流畅通达之意。蒙之所以亨者,以“方在蒙昧,而能求阳以通其蔽,中道以止愚妄,及欲觉未觉、愤悱之时,求亨通而不自锢也。”(2)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概也蕴意于此。蒙之所以能亨通是有前提,是要能求教于人、得以启蒙才可能亨通。此时,解其遮蔽,去其愚昧,启之蒙昧,果行育德,是可以促使事情向着好一面发展。教育启蒙面对对象是人,是预设了一个交往境遇。借用雅斯贝尔斯对“仁”解释所开启新视角,这一视角即在概念上明确提出主体间观念,我们可以用来解释“启蒙”这一概念。启蒙目在于交往,将人引入到光明世界中去,启蒙教育意义就在于“用说桎梏”“以正法也”。我们要侧重,是“启”而不是“蒙”。因为蒙存在是不证自明,是依据“启”而存在,它是一种遮蔽、一种晦暗不明东西,“启”取消了“蒙”以自身为根据可能性,将“蒙”扬弃在了交往中。“‘童蒙’之时,便当以正道涵养其正性,是乃作圣之功。”(3)这体现是儒家建立在人性本善基础上教育启蒙目。正是在人性善这一前提下,我们对孩子启蒙教育就不能将外在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激发其内在“正性”,“养”其内在善,从而达到长养其先天本性目。故中国启蒙教育常常倾向于“蒙以养正”教育目,从而来培养具有浩然之气君子人格。二、西方教育启蒙“启蒙”如前所述,是汉语表达,德文为Aufkiarung,意即澄清;英文为enlightenment,意即照亮;拉丁语是illustratio,意即启示。“启蒙”作为澄清或照亮、启示,本身预设了某种“蒙”(或“蔽”),某种“无明”或“晦暗”。(4)但它们都有一种“向光”、“向明”意蕴存在。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他哲学是具有启蒙意义。在认识对象上,他将古希腊人对外在大自然剖析转向了对人自身关注与认知。他“产婆术”正是其启蒙教育一个体现。苏格拉底通过对人源源不断追问来引导主体产生新认识与判断,从而通过自身之“启”来达到去“蒙”生“知”目。柏拉图享誉世界“洞穴隐喻”,即为整个人类蒙昧写照,而人类只有通过“灵魂转向”,直面阳光普照,来通往理念世界,达到对智慧之“启”。“启蒙”到了亚里士多德这里,就不仅仅是启哲学之“蒙”,而是直接建构了一个完整科学结构图式,并且创造出一整套求证法逻辑规则,正如勒南所说:“苏格拉底给人类以哲学,亚里士多德给人类以科学。”此后一千多年,整个人类都处在亚里士多德思想统治之下。这个千年被称为“黑

教育的启蒙意蕴探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