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蜀道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再探.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蜀道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再探.doc古蜀道基丁线性文化遗产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再探【摘要】自从线性文化遗产概念提出以来,关于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社会持续的关注,相关的理论著作和研究也层出不穷,一些本未受到重视的,符合线性文化遗产概念的历史人类运动路线也逐渐被人们发掘和重视,古蜀道线性文化遗产便是其中一例,其外延和内涵都适用于将物质、非物质与文化线路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本文探讨了古蜀道应用“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的可行性,对丁-落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避免盲目的开发带来的历史文化整体原生环境的破坏具有深刻的意义。【关键词】古蜀道;线性文化遗产;三位一体;保护模式【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4)02-0073-6近年来,随着线性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岀和研究的深入,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现状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针对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实践工作也不断的深入,古蜀道由历史名词到如今公认的文化遗产这一转变便是这种状况的反映。但即便如此,我国目前对于这类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仍处在摸索阶段,也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和有效的措施。针对这种状况,继续深入的探索和完善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论,以期合理应对时代发展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的冲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耍的价值和意义。一、蜀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主要内涵线性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往往出于人类的特定目的而形成一条重耍的纽带,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或村庄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针对以上线性文化遗产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线性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别强调空间、时间和文化这三大要素,即由具备统一特征的文化因素串联起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成为一个现实存在着的文化遗产群体。换言之,即强调了线状文化带中各个遗传节点共同构成的文化功能和价值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和历史产生的长时间的深刻影响。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重耍表现形式。蜀道,作为中国历史特指的历史名词来说,主要是指历史时期全国各地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以及古代蜀地范围内的交通道路。如果我们以成都平原为基点考察:自成都向北,由陕入蜀的,有翻越秦岭到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古时汉中属蜀国),有从汉中翻越大巴山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又称洋巴道);有由廿肃人蜀的阴平道;自成都向西,有连接西藏通西域的茶马古道;成都以南,有由云南人蜀的五尺道和在此基础上拓展可通向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成都以东,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从这个意义来说,蜀道的产生应从战国时秦并巴蜀算起,下至近代,是一个自开通以来前后延续2000多年,并随着时间变迁范围不断变化的古代水陆路交通系统。从狭义上说,仅仅指历史时期关中尤其是长安地区进出蜀地的道路。即从古代长安地区翻越秦岭到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从汉中翻越大巴山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又称洋巴道)。本文的讨论范围为狭义上的蜀道,并以其中的古金牛道、古褒斜道为中心。古金牛道具体线路在历史时期虽略有变化,但大致是沿南起今成都,过广汉、德阳、罗江、绵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以后,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北进入古褒斜道,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岀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这样的路线。古金牛道最为重要的部分,即梓潼至广元段,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剑门蜀道基本重合。剑门蜀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不仅完全符合线性文化遗产的定义,同时也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第一、是线状或带状的文化遗产区域,范围大,包括的遗产种类多,反映的人类活动形式丰富。既有地域的特点,也有相互交流和交融积淀的历史。剑门蜀道及其支线跨越川陕两省,途径四川广元市、绵阳市、巴中市、南充市、德阳市、达州市、广安市和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宝鸡市、西安市11个城市。仅主线而言,全长便有1000多公里,途径的行政区划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公里。在近三千年的时间里,剑门蜀道沿线,是官吏、商贾、僧侣、士子等各色人等南北往还的交通要道,各种官方的私人的活动在剑门蜀道沿线留下连绵不断的文化遗迹。这使蜀道不仅成为我国古代道路工程史的重要物质遗存,也是物质文化史上有关金石书法、佛道宗教造像的珍贵遗存,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诗词颂赋、游记散文的实物见证。第二、尺度较大,是跨越众多城镇的的军事、交通、文化、贸易交流之路。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蜀道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是历代王朝政治中心通往西南的要道,也是区域间交流的主要干线。第三、承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与变化,相互影响与交流,构成文化带上文化遗存的共性与特性、多样性和典型

古蜀道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再探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