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正义与慈悲——给法律人的一封信》读书笔记.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正义与慈悲——给法律人的一封信》读书笔记许宗力等王泰升(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在尚未确知自己的喜好或能力之前, 不妨听从父母长辈的建议, 但同时保留住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一旦确知自己的方向,就要勇敢地追求。李震山(中正大学法律系专任教授、政治大学及文化大学法律系兼任教授): 首先, 要认识真正的自己, 并经常确实无私检讨自己, 永保反省机制。其次, 多结交具多元、包容、表里如一之价值观的朋友、同仁和师长。自由权利的实质内涵亦充满了宽容、人性、正义及对社会回馈与服务的责任, 它不应只是争取自我权利的***与快感的工具。要成为令人尊敬或亲近的法律人, 不在于亮丽的专业成就之表象层面, 而是取决于人格的内在层次。如果深谙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真义, 且有恒实践, 不论将来从事何种性质的工作, 对自己与社会应会有无愧的交待。林子仪(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不要在经过法学教育的洗礼后, 反而变成了一位目光如豆、心胸狭隘、锱铢必较、思考僵化的人。法律学****主要是以法律规范为学****的对象。本来一个完整的学****除了要了解“法律规范是什么”之外,还应包括“法律规范是怎么来的”以及“法律规范要怎么用”。但由于我国(台湾)的法律制度是成文法制度,重要的法律规范都已形成文字,编入法典。所以,法律的学****并不特别强调法律规范是怎么来的, 而强调对于已实存于法典中的法规范的认识, 以及如何经由解释而将之适用到具体个案,以作为解决纠纷的准绳。正由于较不重视法律规范是如何形成, 所以, 我们忽略了如何从具体有秩序的生活现实中,去寻找并分析归纳出人们所愿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并将之形成为法律规范。因而,我们学****法律的过程, 即缺少了主动寻找或创造的精神、分析归纳的能力, 同时也较不注重法律规范的成长与变动的本质, 以及法律规范与社会生活互动的现象。反而因为是被动的接受已成文化之法规范,以及强调从抽象文字到具体适用的演绎方法,虽然养了逻辑思考能力, 却少了创造思考能力; 同时, 只在既定的法律体系中打转, 不仅自我拘限, 也易形成法律体系已臻完善的误会,更糟糕的是对于法律规范的了解,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林信和(文化大学法律系教授): 对法律系学生的普遍印象:短视近利的人多了些熟悉法条诚然必要,全方位的融会贯通更是决窍。林国全(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念法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念法律。念法律要兴趣与“法感”两相配合。“法感”其实就是分析事理, 找出问题核心的灵活而清楚的思辨能力。知识, 可心靠苦读积累, 但清晰明快的思辨能力, 虽然并非不能藉由后来的训练加强, 不过, 有些先天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人,恐怕必须慎重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走法律这条路了。许宗力(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兼法律学院院长): 1 、认清法律的真实人生,永保赤子之心 2 、具专业与开门视野,养成健全成熟的人格法律人不能只懂得法条, 还要有文史哲的人文素养, 我们更要认识到, 法律是人类民族精神的产物, 不能认识其背后的政经社文条件, 就无法了解法律的精髓。只专注法条, 欠缺广阔视野以及人文素养与关怀,充其量是一个目光如豆的法匠。 3 、要守得住基本的是非观念国家考试(注:类似我们的司法考试)一试不中,再试固无不可,我个人的建议是,顶多考个 4 或5 年,考不上就别再试,赶快转行,另寻出路。我

《正义与慈悲——给法律人的一封信》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bbitco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