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校园欺凌专题.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园欺凌专题|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文 | 苏春景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徐淑慧温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杨虎民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性质十分恶劣。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被欺凌者的身体上有“外伤”,而且在其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内伤”,甚至成为一生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西方发达国家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一般在80%以上,美国、日本和挪威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对校园欺凌实施“零容忍”方案。相较而言,我国的校园欺凌发生率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根据姚建龙教授2016年对全国29个县104825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笔者通过对497名家长、505名教师、124名校长和501名学生进行校园欺凌的问卷调研发现,“同学被打”(%)、“言语侮辱”(61%)、“被强索财物”(%)、“取笑或捉弄”(%)在当前的校园欺凌现象中较普遍。换言之,目前的校园欺凌形式表现为暴力、言语和强索等三种形式,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言语欺凌为目前的主要欺凌形式。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被看作校园欺凌的四大影响因素,而应对校园欺凌的针对性措施也往往从这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最早、最深刻和最权威的,它是首要和基础的环节。校园欺凌的家庭成因分析校园欺凌中所涉及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不良的个性特征,终究可以从家庭中找到源头。研究表明,欺凌者的家庭表现为缺乏情感温暖、在儿童表现出攻击性时缺乏一致的教育方式或父母的教养方式多以粗暴惩罚为主,父母之间的交往也充斥着敌意与暴力。被欺凌者的家庭同样具有以上特点,家庭中缺乏民主气氛、父母之间地位不平等、亲子关系不良等。这些研究证实了校园欺凌双方主体的家庭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是负面的,欺凌者的攻击性、冲动性、缺乏同情心以及对欺凌行为的合理化能力,被欺凌者不安全感、焦虑、低自尊、不成熟的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可归结为对其家庭互动模式的模仿和复制,这是失败的家庭教育在儿童身上的烙印。校园欺凌的家庭因素可归结为家庭对儿童基本生存技能的无能,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情感温暖和关爱的缺失,其造成儿童个性方面发展受阻。“和”与“忍”文化对欺凌行为的无意识强化与确认当一种行为上升成一种社会问题时,有必要重新审视社会文化对该问题的影响,或许从文化这种更为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会得到一定的解答。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然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对社会中的个体成长产生终生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礼之用,和为贵”的和睦、和谐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过程中,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以人伦关系的等级约束达到“和”的治国目的。在个人修养中,传统文化也是以“和”为其美德,比如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道家始祖老子更为提倡“无为而治”,提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这些观点无不反映出对“和”的赞美与崇尚。我国文化提倡“和”的思想,其意在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这种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渗入国人的骨髓里,成为一种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使欺凌行为具有隐蔽性,不管是欺凌者还是被欺

校园欺凌专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chanrgzhouh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