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赵德胜《中医药基础》课件教学教材.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药基础赵德胜第一章中医学理论概说第一节中医史常识一、中医发源于何时中医学作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距今约4600余年以前,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今陕西宝鸡市清姜河一带)的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继伏羲以后,又一个对中华民族贡献颇多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发明了用火煮食)为王,又称炎帝。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1.《黄帝内经》——中医奠基之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是标志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有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其实不然。《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向身体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自己,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所以叫“内经”。2.《伤寒论》——外感巨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伤寒论》是主要以六经辨证方法,论治外感疾病的专著。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候归纳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编撰于东汉末年公元200年至205年。原著叫《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的编为《金匮要略》。《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3个。3.《金匮要略》——方书之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主要以脏腑辨证方法,论治内伤杂病的专著。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逐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4.《温病条辨》——传染病圭臬创立三焦辨证论治理论,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医有三大病证理论体系:以东汉末期张仲景《伤寒论》为核心的伤寒体系。以明朝吴又可《温疫论》为核心的瘟疫体系。以清朝吴鞠通《温病条辨》为核心的温病体系。

赵德胜《中医药基础》课件教学教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nyoung
  • 文件大小457 KB
  • 时间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