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和山水文化.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两千多年前的圣贤孔子有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一千多年前的醉翁欧阳修曾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近代进步思想家林则徐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的例子稍稍有点文学修养的人恐怕都能枚举很多,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到杜甫“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深沉,从王右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到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幽美。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已然根植于每一个中国文人的心怀,主观而艺术地完美再现于他们的笔端。中国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山水文化组成的。纵观历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国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退居山林,悠游于山水之间、放情于世俗之外,对酒当歌、清流赋诗。无论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自身的精神情趣,或者是对文化品位的追求,总之,他们对自然山水均有一种特殊的眷恋,偏执到无从可考,又自然到随心所欲。上至达官显贵、名门望族,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只要略懂文化,就会把隐居山林寄情山水当作最终的归宿。特别是那些文化品位越高、精神要求越强的人产生这种愿望的念头就越强烈。   说到隐居,还得从头说起。在尧舜禹时代就多名士,他们也多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尽管如此却深受人尊重,令人诧异。就像许由,尧有意把帝位禅让于他,而他不但不为所惑,反而认为这弄脏了他的耳朵,竟还要跑到河边去洗一洗,算是真正的隐士了。而最出名、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就要数庄子了,他的一篇《逍遥游》不知羡煞了多少人、引导了多少人、憧憬了多少人。然而他们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居山水的文人,他们只是力求摆脱世俗对自身的限制和对文化的束缚,追求更高位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借助自然山水的力量来传达自己对文化的见解和思想风度。真正把山林隐士做地道、做漂亮了当是后来的陶渊明了。他凭借诗、酒、菊花做到了真正的隐士。或许他的归隐是出于政治原因,但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深受后人赞许,也多为引用,更何况他还营造了一个桃花源的山中理想国度,足以成为后代文人的标杆。还有他前期的“竹林七贤”,算是为政治而隐居的代表吧!由于当时处于晋朝初期,司马氏窃篡曹魏政权,大势虽定,但民心未稳。司马氏虽表面上招贤慕能,但实怕诸多文人的议论及讨伐,时时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采取极端高压统治:对异己血腥打压,同时招集文人为自己歌功讼德。于是,就产生了两晋时期的浮华奢糜之风。就在这样的政治条件下,有些正骨文人不甘做朝廷的傀儡,却又言不能达其志,就不得不退隐山林、赋情山水,在自然风景中消耗、积淀,以景抒情、借山水表达其意,影射当政。   或许两晋昏暗的政治造就了诸多思想的大家吧!就在陶渊明稍后时期,又悠悠出来个谢灵运。他不是躲避政治,也不是厌弃世俗,而是纯粹的追求自然追求美,是人类对自然渴望最朴质的解释。他一生到过很多名山大川、淌过很多大河怒水、住过很多名刹古庙、也写过不少诗篇,清新自然、纯净流畅,丝毫不含两晋时期浮华无实的风气,真实准确把握自然山水之美,然后再付于笔端,使一代又一代人从中领略自然的伟大。他清新淡雅的风格与陶渊明的朴实无华相映照,对抗了整个晋朝的浓艳铅华,一扫两晋文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景象。同时,在晋末时期有一位更特殊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权倾朝野的名门代表、连皇帝都要对他礼数有加、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宰相——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和山水文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