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坚守与改变.docx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坚守与改变今年年初,胡舒立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路透社随即发出题为“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此评论:“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有乐观的分析者则预言,《新世纪周刊》“不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器,更将成为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半年过去了。这只“风向标”测出了怎样的风向?这个公认的中国极具进取精神与专业水准的新闻团队,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又具有何种启示意义?本文以财新传媒出品的23期《新世纪周刊》为样本,做一观察和解析。不变的立场:市场经济与法治精神客观地说,已经出版的23期《新世纪周刊》,尚未出现《银广夏陷阱》、《基金黑幕》、《庄家吕梁》这样引发巨大社会反响、影响了政策与市场的报道。时移世易,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改变,重回昔日辉煌并非易事。从外部条件看,胡舒立团队最辉煌的彼时,以互联网、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新媒体尚未形成气候,传统媒体式微的趋势尚未显现。而如今,新媒体的挑战已然无可回避,传统媒体从业者如何救亡图存,已成世界性课题。在新环境下,即使是同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能否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仍是悬念。从内部条件看,胡舒立团队过去是在双周刊的平台上操作,如今的平台则是单周刊,改变的不仅是周期,更有新闻选择标准与新闻操作模式,摸索与适应期自是免不了。而站在更大的背景上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经形势、社会思潮都发生了巨变。经过十余年的市场经济急行军,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巨人。当年的“中国崩溃论”,让位于“中国模式论”,市场经济的榜样――西方国家陷入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老师出问题了”,而中国看似风景独好。语境变得令人微醺和亢奋,也令始终对中国现实持批判立场的胡舒立团队在外人眼中一时身形尴尬。作为市场经济的坚定提倡者与“权贵资本主义”的犀利批判者,在日益复杂的利益背景与思想环境中,确立自己的立场与视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抉择。胡舒立团队的选择一如既往:承认并理解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并总是寻求超越。而超越的指向,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新世纪周刊》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与往昔一脉相承。在价值观层面,延续其呼唤法治市场经济、关注民生的一贯立场;在操作方式上,以其最擅长的调查性报道为核心武器。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深度独家报道陆续推出,令人隐约可见其昨日风采。其中,挖掘资本玩家李泽源如何操弄关系型私有化,将中国第五大航空公司深航拖向深渊的《最坏的私有化》;揭示新华人寿长达三年的惨烈公司治理演化史、意在呈现在现有体制下谋求一个规范的、协商制衡的公司治理何等艰辛的《新华人寿战记》;记录重庆打黑风暴中律师李庄涉案所引发的争议的《争锋李庄案》等,最具代表性。同样的精神,还体现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报道中。在宏观经济形势扑朔迷离的5~6月间,《新世纪周刊》刊发封面报道《双引擎减速》,鲜明地提出“行政性调控打乱市场预期,市场化调控手段应登场”的观点,彰显了其往昔标举的“独立,独到,独家”精神。无疑,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中国仍然面临着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的诸多挑战。这决定了媒体作为?望哨的职责仍有继续扮演的价值,而社会与市场,仍然会继续给最好地坚守了这种职责的媒体以回报和荣誉,这从胡舒立团队版的《新世纪周刊》广告量的不断增加中可见一斑。坚守中的改

坚守与改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