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寓高妙于平和中.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寓高妙于平和中摘要:苏轼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以其精深的文学素养和风格独特的书法艺术成为传统型文人书家的代表。本文将自己在研****苏轼书法艺术过程中所获得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其形式的三大要素,即笔法、结体与章法及其产生的意蕴进行剖析的方式阐释出来,并以资借鉴于当代的书法创作。关键字:凝重;平和;自由;朴实在接触苏轼的书法之前,我一直以为苏轼只是诗词方面的一位巨擘。他在诗词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影响着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拥有着显赫的声名。也正是由于他在文学史上夺目的光芒,以至于人们忽视了甚至是陌视着苏轼的书法艺术乃至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所散发出的光和热。苏轼的书法看似很平易,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最初印象中或许并不是很有吸引力,更何况在以二王为代表的妍美洒脱的书风已深入人心,并极大地左右着历朝历代的书学观念的情景下,要想获得更为持久的关注并能垂之千古绝非易事。那么,苏轼在他的笔底下到底注入了何种元素使他的书法能让后人拱为世范,并精研之,深****之呢。我们可以从书法的用笔、结体和章法三大形式要素及其所产生的意蕴来探析其艺术价值之所在。用笔之法在古代书论中多有记载,苏轼的用笔之法,有这样几个特点:“不刻意求工”“偏侧锋”“横细竖粗”和“笔力凝重”。苏轼曾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无意于佳乃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作书的状态极为“随意”,当然他的这种“随意”得自于他坚实的基本功和对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长期的修养和经验积累,同没有基本功而信手涂抹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一种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超脱,在这样心手两畅的自由之境,往往能带给书法自然天成的意韵。尽管这种意韵的获得将或多或少打破“法”的严格限定,但这种意韵是唐代以来形成的严格法则之下难以获得的,更不用去论摘要精雕细琢,刻苦经营的用笔方式了。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苏轼为何会成为宋代尚意的领袖之一。苏轼的这种“随意”也同他开放灵活的思想观念是分不开的,这种思想观念还体现在他对握笔方法的论述方面,“握笔无定法,但使虚而宽”,这同其他书家的观念便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而更显得重视“虚而宽”这一握笔方法的关键所在,对于其他则只视为细枝末节而不作限定。“偏侧锋”的现象乃是因为他不善悬腕而采用枕腕而导致笔向右侧倒的握笔****惯所形成。笔一旦横向侧倒,字形更易显得扁平。这样一来,横画很自然就显得细而竖画则易写得粗,形成一实一虚的对比。同时“偏侧锋”的用笔如果稍快,则极易产生点画单薄、笔力欠到的情况。然而,凭籍苏轼的学养和“我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的自信,是断然不会允许这种现象存在的。他找到一种更为可靠的办法来避免之,那就是用笔放慢而充满内力,用墨力求浓厚,形成一种“笔力凝重”的美感。如果我们细心体察,就能发现其用笔很少有锋芒毕露的气势,多用藏锋,即便是露锋,也不会有生硬感和突兀感。除此之外,还能发现在其点画的两端或中间只要有允许的机会,就会加强其变化,包括用笔的方向、顿挫和粗细的变化,使其不那么单一僵直而有耐人回味的余地,整体上给人一种骨壮肉实血气旺盛而又温文平和的感觉。苏字的结体同他的用笔一样具有特色,其字外形通常呈扁形,黄庭坚将其形容为“石压蛤蟆”,再加上横细竖粗、笔力凝重的用笔****惯,使其字有一种扎根于土壤般的稳重感。字形向右上角耸肩的倾向,形成一种从字的左下方向右上方***的感觉,

寓高妙于平和中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