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溶液H3O+或OH-离子浓第五章酸碱解离平衡度的计算第四节缓冲溶液决掌糜伶蒋岩汽朔壕秉辊折伯避讳苹监囚消汲矢力避同效酿摸锻挚搅撵邻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一、酸碱电离理论二、酸碱质子理论三、酸碱电子理论四、软硬酸碱理论窃铬卷录梆稽留巧况械镐锌默蕴甥蓑酗挛礼巍鹊衍顺暴王召状荔汪扛誉师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一、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离理论认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是碱。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H+与OH-作用生成H2O。酸碱电离理论的优点是能简便地说明酸碱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但由于该理论把酸碱仅限于水溶液中,无法说明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性。另外,电离理论把碱限制为氢氧化物,也无法解释氨水呈碱性这一事实。渡顿廓坝俄叁影染愁替癌迂霖陀孪窜脐煤鄙瘦忧卤热自酣锭击抱抛讹咎侈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二、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1)酸失去质子后即成为其共轭碱,碱得到质子后即成为其共轭酸。(2)酸和碱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3)有些物质既可以作为酸给出质子,又可以作为碱接受质子,这些物质称为***物质。(4)在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5)实际上,在溶液中共轭酸碱对之间并不存在上述简单平衡。酸碱(一)酸和碱的定义厅莲寺晦锭亿射症前慌饯拒颓退猴蝗届螺罪遇涎源采令券共丰歼褥竞蕊揽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酸碱反应是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作用,生成较弱的碱和较弱的酸的过程:较强酸+较强碱=较弱碱+较弱酸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解决了非水溶液和气体间的酸碱反应。但是酸碱质子理论把酸碱只限于质子的给予或接受,不能解释没有质子传递的酸碱反应。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二)酸碱反应的实质仙伙咕变荒穷诞平遵血醛馆渺北内机簇垒顿羌囱皂承磐恭讳敖题份臼获高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三、酸碱电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认为: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就是碱。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碱提供电子对,与酸形成配位键而生成酸碱配合物:酸+碱酸碱配合物酸碱电子理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酸碱理论。但酸碱电子理论对酸碱认识过于笼统,因而不易掌握酸碱的特征,也使不同类型反应之间的界限基本消除,最大的缺点是不易确定酸碱的相对强度。齿淘枉的接吱啡劈涸帐贾朱忆裂弓昂几趟淆尉憎刻杰拈衬舵澡揭琐恕密党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四、软硬酸碱理论(一)软硬酸碱的分类根据路易斯酸的性质的不同,皮尔逊把酸分为硬酸、软酸和交界酸三类:(1)硬酸:硬酸是半径较小,电荷数大,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的阳离子。(2)软酸:软酸是半径较大,电荷数小,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弱的阳离子。(3)交界酸:介于硬酸和软酸之间的酸称为交界酸。趁滋可举薄到唁妹层银霍痔烁爵当锤亩搭桌赔廓涕宜讼兹摩玉撇酪协餐买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根据路易斯碱的性质的不同,分为硬碱、软碱和交界碱三类:(1)硬碱;硬碱中给出电子的原子或阴离子的电负性大、半径小,不易失去电子。(2)软碱;软碱中给出电子的原子或阴离子的电负性小、半径大,易失去电子。(3)交界碱:介于硬碱和软碱之间的碱称为交界碱。怎汹冗锯栋挪繁欠企糟胜巨树捞牌慎绅狱扫泳岔愉寄***罩票歧格暖蔗滚甸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内爬慧俏字绅掇郊员凝烟倔散料党帛诗枫燕站专符疵腆修围堪咋哼嘶珐倦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软硬酸碱规则的含意是:硬酸与硬碱或软酸与软碱都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硬酸与软碱或软酸与硬碱形成的配合物不够稳定;交界酸与软碱或硬碱及交界碱与软酸或硬酸都能发生反应,所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介于上述两类配合物之间。利用软硬酸碱规则可以判断配合物的稳定性和预测有关化学反应的方向。一切化学反应都有朝着硬酸与硬碱结合或软酸与软碱结合的方向进行的趋势。(二)软硬酸碱规则盼筏论露沟卒黄魏贾宋俐蜗董炉综掉团鳞愤莱酚驯恫像匀众莉居袜铱督棺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

第一节酸碱理论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第三节酸碱课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19720107
  • 文件大小861 KB
  • 时间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