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正修苦分二:一、思惟生死总苦二、思惟别苦初中分三:一、思惟八苦二、思惟六苦三、思惟三苦今初(思惟八苦)如《亲友书》云:“仁和应厌于生死,欲乏死病及老等,无量众苦出生处。”应如是修。此中修****厌生死者,谓思惟彼是众苦根源。苦者谓已显说欲乏等四。等字摄四,共为八种。此八种苦,是薄伽梵于多经中明苦谛时,数所宣说。如《亲友书》中说:应当厌患生死,因为它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等无量众苦的出生之处。应当这样修****这里修****厌患生死是要思惟生死是众苦的根源。这样了解了生死的体性就是源源不断地出现众多的苦之后,就会厌患生死,想从中脱离。那么具体有什么苦呢?从人道来看,有这里说到的欲乏、死、病、老四苦以及“等”字所摄的四个,总称为八苦。这是佛在很多经典里明示苦谛时数数宣讲的内容,也是在我们自身上发生的事情,离得最近,能够现量看到、感觉到,还能以教理推证到。因此首先要从最近的这一期人身上看到它充满了苦患,之后再拓展到思惟六种苦,看到整个生死迁流不断的各种大苦,再归摄在三苦里去思惟。像这样,对生死的总苦作了一个非常透彻、细致、周到的观察,之后应当发现生死轮回完全是众苦充满之地,要生起厌患心,一心要从中超出。因此思惟八苦特别重要。修共中士一切所缘法类,如共下时所说共法,此亦应取。诸不共之修事,若有慧力,如下所写皆当善修。若慧劣弱,可暂舍置所引教文,惟当修****应时义体。修共中士一切所缘的法类,像共下士里面所说的共法,如暇满、无常、恶趣苦等,这里也应当取来修****而它不共的所修之事,有慧力的话,下面所写的都应当好好地修。如果慧力很弱,那就可以暂时舍置所引的教文,唯一修****符合时宜、符合自己情况的法义,这样更容易有效果。此等虽是思择而修,然除应修诸所缘外,余善、不善、无记等上悉不应散。当于所缘遮心掉等,亦莫令随昏睡、沉没增上而转,当令其识极为明净,渐次修****这些虽然是思择而修,但是除了应修的各种所缘之外,不应当散乱在其它的善所缘、不善所缘、无记所缘等上,应当对所缘遮除心掉举等发散的状态、乱动的状态,也不要让心随着昏睡、沉没增上运行而不对治,应当使自己的识极为明净,渐次地修****作思择修的要求是心一方面要防止往外的散动,除了所缘之外,不应该在其它的善、不善、无记的所缘上面乱动,否则它无法集中在一点上起观。再说,你也不能随着昏睡、沉没而转,因为这样心处在暗昧的状态,就是心的窗口好像越来越缩小,越来越黑暗,这个状况当中起不来明观。总而言之,修法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使得自己的心非常明了、清净、安定,才从能从这里起观。《入行论》云:“虽长夜修行,念诵苦行等,若心散乱修,佛说无义利。”此说一切散乱善行,其果微少。在《入行论》里说:虽然长时间的修行,作念诵、苦行等,如果心散乱而修,佛说没有义利。这是说一切散乱而行持的善行义利极小,因而用否定语说到没什么利益,所以要避免心散乱的善行。修法的人不能接触染污境缘,不能电话打起来没完没了,也不能随意的看电视、看小说、说绮语或者起贪嗔等等,这样是修不成法的。以下再引教说明修任何法都必须具有止观或者它的随顺分,离开这两个轨道,绝对不可能出现三乘的功德。所以,作为修法者在在处处要住在与止观随顺的轨道里,也就是心不能妄动,不能左攀右缘,散乱如猿猴,也不能昏昧,不能是昏昏欲睡的暗昧状态。这颗心陷落的时候应该马上提起,不能随它而转,或者心散动的时候马上收摄,否则它是无法成就功德的。又《修信大乘经》云:“善男子,由此异门,说诸菩萨,随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当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乱心,正思法义之所出生。”在《修信大乘经》里佛说:善男子,由这些不同的门类,已经解释了菩萨随着他所有的信解大乘和大乘出生的一切功德,都是由于不散乱心正思择法义而出生的。这里说到“不散乱心”,指的是止的素质,“正思法义”是观的素质,意思是说一切大乘的功德都是由止观而出生的。此中不散乱心者,谓除善所缘,不向余散。法及义者,谓文及义。正思惟者,谓以观慧观察思择。由此显示随修一切功德之法,皆须此二。故说引发三乘一切功德,皆须二事:一、除善所缘心不余散、专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随顺;二、善观察善所缘境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毗钵舍那,或其随顺。这里“不散乱心”说的是除了善所缘之外不向余处散乱。就是指我们在观修的时候,所修的题目就是善所缘,一心安住在这里不要乱动。也不能杂乱无章的东想西想,一次一个题目,心就专注在这上面,这样才能得止,否则心乱动就没办法出现修行的功德。“法和义”指的是文句和义理,正思惟就是以观慧观察思择。这一句经文显示了无论你修哪一种功德法,都必须有这两分因素。所以说引发三乘一切功德,都需要做到两方面,一是除了善所缘,心不散在别的地方,专注在所缘上,住在真实的奢摩他或者它的随顺分当中。第二,就是要善观察善所缘境如所有性和尽所有性的胜观或者它的随顺分。如是亦如《解深密经》云:“慈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nggx999
  • 文件大小91 KB
  • 时间2020-08-04